民间实用土方(内科)

发热方1:活蚯蚓10余条,75%酒精适量,白矾粉末少许。用法:把蚯蚓放入75%酒精内浸泡3分钟,取出后在其上面撒少许白矾粉末,把蚯蚓卷曲成团状,直接敷于肚脐上,外面覆盖塑料薄膜,用绷带包扎,2小时左右取下。如体温不降,可重新配制。备注: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来源:《古傃医验方译释》

方2:冰片适量用法:取冰片适量,研成细末加入3~4倍之蒸馏水(或凉开水),两者混匀。用棉花蘸此水溶液反复擦洗全身皮肤,皮肤发红为度。备注:各种原因所致的发热。来源:《中国民族药志》

方3:

核桃仁、葱白、生姜各25克,茶叶15克。用法:将核桃仁、葱白、生姜共捣烂,同茶叶块放入砂锅内,加水毫升煎煮,去渣一次服完,盖被卧床休息。备注: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方4:

竹叶菜30-(0克,淡竹叶3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3次分服备注:感冒所致的高热烦渴。来源:《中国民族药志》

方5:

鲜西瓜皮60克,板蓝根、金花各20克,石膏10克,鸡蛋清2个。用法:将上述药物烂,调少许白酒。敷贴在病人肚脐、大推等处,每日换药1次备注:高热不遇。来源;《古候医验方译释》

方6:

鲜芦根鲜竹叶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3次分服备注;内伤发热。来源;《中国民族药志》

方7:

青嵩,红花、赤芍各10克,鉴甲、黄芪桃仁各15克,当归,梗、川牛、川茑各6克,生地2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备注:同上方。来源:《中国民族药志》

方8:

鸡蛋清1个。用法:将鸡蛋清倒入小瓷杯中,杯口用布包盖并扎紧,倒扣杯口由上而下轻轻熨搽背部、腹部及四肢。备注:小儿发热来源:《古傣医验方译释》

方9

大黄1克,芒硝2克,甘草及生姜各10克。用法:上药加少量水煎熬后,用布包药渣暖敷肚脐处,勿烫伤皮肤。备注:同上方。来源:《中国民族药志》

方10:

黑种草子、旱莲草全草、马连鞍全草各克。用法:取以上3味药切碎晒干,研为细粉,另取旱莲草鲜品适量捣烂压取汁,入上药粉拌匀制成1克重小丸,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4丸,每日3次。备注:本方解热镇惊、祛风活血,主治高热不退惊狂谵语等各种高热病及中风。本方亦可制成膏内服,只需将上药粉调入旱莲草汁内拌匀即可,每次服2-3匙,每日服3次。

来源:《古傣医验方译释》

方11:

匙叶翼首草20克。用法:研为细末,过筛,备用。每日1-2次每次1匙(5-10克),白开水送服。备注:此方用于治疗慢性病发热者,亦可治感冒发热,五心烦热,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低热。来源:《甘孜州藏药植物名录》推荐:民间偏方圈

方12:

纳祆30克,臭灵丹30克。用法:药用取鲜叶,加开水泡至茶色稍有苦臭味时,频频饮服。备注:各种原因所致高热都可用,对咽喉炎疗效更佳,根、叶均可入药。来源: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卫生防疫站肖德明献方

方13:

香椿嫩叶15克,野牛角5克。用法:野牛角研为细粉,用香椿嫩叶煎汤冲服。每日1-2次。备注:本方消炎退热,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高热,对无名高热亦有一定的疗效。来源:《甘孜州藏药植物名录》

方14:

一枝蒿90克,人参30克,山栀子60克,大黄20克,甘草6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蜂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服2次,每次1丸。备注:本方主治感冒发热,高热不退。也可用治胆囊炎、肝炎。来源:《中国民族药志》

方15:

匙叶甘松克。用法:煎汤内服,每天2次,每次50-80毫升,外用时用汤洗皮肤,每天1次,适量。照治时用火烧,每天烟熏1-2次。备注:本方清热,祛塞,解毒,接骨排脓,治流感,高热,关节积黄水,食物中毒,久治不愈的热病,骨折。外用擦治皮肤疹子,脚气浮肿。来源:《甘孜州藏药植物名录》

方16:

柴胡30克,野苏子30克,三大天王30克,薄荷30克。用法:将以上药晒干,研细末混匀,做成豌豆大小的颗粒即可,每日3次,每次3克,温开水送服。备注:本方和解透邪,清热通窍,对感冒、疟病、产后、肺结核午后潮热均有较好的疗效。方中野苏子为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白苏;三大天王为马鞭草科赤贞桐属植物三台红花。来源:《德宏傣医傣药及其验方调查》

方17:

诃子30克,毛词子20克,余甘子24克。用法:以上3味药共研细粉,混匀,备用。每日2次,每次1匙(5-10克),水煎内服。备注:此方有清热,调和气血之功。用于治疗温热病初期和后期,劳累过度等症。来源:《藏药标准》

方18:

冰片10克,滑石15克,檀香10克。用法:先将冰片和滑石研细混匀备用。再用檀香煎汁冲服。每日2~3次,每次取粉末1匙(5-10克),用檀香汁50-80毫升送服。服药可加适量冰糖或白糖调味。备注:本方治疗过度劳累体虚引起的发热和小儿发热。来源:《甘孜州藏药植物名录》

方19:

细叶香茶菜20克,鱼草1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备注:本方对感冒发热疗效较佳,服药1-2王天,体温可降到正常,外感发热症状消失,献方人用此方共治疗例,服药2天发热渐退,症状明显好转者有例,其他病例效果不佳,是气。因合并有感染,若同时抗感染治疗,效果也会理想。来源:《广西中医药》

方20:

大黄、栀子、僵蚕各4份,牛膝2份,细辛1份。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每次取5-8克,以米醋调和成糊状,敷贴涌泉穴(双),外贴伤湿止痛膏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4-6小时北后取下。可连续敷贴。备注:清热祛风,导热下行。主治高热。来源:《甘孜州藏药植物名录》

方21:白檀10~15克。用法:药用花,最好为鲜品,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备注:本方治疗因感受邪气所致高热不语,腹部冷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来源:《西双版纳傣药志》

方22:

掌叶格树根、芭蕉根、旱莲草根、茅草根各10克。用法:以上4味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备注:本方清热凉血,祛风活络,主治发热不退或高热昏睡不语,以及中风引起的口眼歪斜等症。用时亦可将以上4味药取等量切片晒干,捣成粗粒,混合均匀备用,每日取克,水煎服,分3次温服。来源:《古傣医验方译释》

方23:

九头狮子草15克。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3~4次服。备注:单味药煎水内服,有退热作用。有明显感染征象者,即可配合其他药物使用。来源:《甘孜州藏药植物名录》

方24:

水麻20克,茜草20克,灰绿黄堇20克。用法:以上3味,共研为粗粉,混匀,备用。叶每日1-2次,每次1匙(5~10克),煎汤后,加红糖内服。备注:此方治发热,病灶部位疼痛,呼吸喘急,不能劳动,小便色赤,臭味浓重,脉象细紧等。来源:《四部医典》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推荐:民间偏方圈

往期精彩回顾========

偏方取之于民间,良方用之于民间。(五)

传统中医88个治病秘方(五)!

民间偏方1

您的点赞或赞赏是我们最好的动力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家便宜
甲氧沙林价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hxcf/54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