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凝炼则成痰,痰为百病之源,祛湿不祛痰
痰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 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瓜果,中阳被伤;或因热病饮水过多,脾运不及,等等都可以使水湿停留,聚集为痰。还有恣食肥甘,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以化为痰浊。 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也可成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一般来说,”炼液为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痰开始都是液态的,是停滞的水液,但是淤在那里时间长了,就成了有形的物质,比如说身上长了个肉疙瘩,西医叫脂肪瘤,中医叫做痰核,实际上它就是人体脂肪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从这个角度来说,“痰”是千变万化的。很多疾病的表现都可以归结于痰,比如说男性的阴茎硬结症,组织里长了一个硬东西,影响了勃起功能,手摸上去能感觉到硬结样,这就是痰核。而女性的子宫肌瘤当然也在痰核的范畴。 “痰”的治疗难度很大。有人形容说:“痰核”就像油漆,粘在那里,你要去磨去抠,一点一点把它减掉,需要反复冲、磨的过程。所以我们又把治“痰”时用的方法叫做化痰、涤痰、消痰。不少的药物也都是本着“消”、“磨”的方法把痰去掉。 不同的痰症及治疗方法 寒痰 症状:有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治疗方法: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10克,杏仁3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风痰: 症状: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治疗方法: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白前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0克,银花2克。 热痰 症状: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治疗方法:泻白散化裁: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甘草5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杏仁10克,胆星6克。 湿痰 症状:湿邪侵入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治疗方法:二陈汤加味:制半夏10克,橘红10克,获苓10克,炙甘草5克,杏仁10克,薏苡5克,苍白术各10克。 燥痰 症状:久旱生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移不易咳出或咯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治疗方法:清燥救肺汤出入: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生石膏30克,炙杷叶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浙贝10克,玉竹15克。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猜你还想看: 导痰汤:各种粘痰黄痰白痰痰湿全部导出来不在咳痰喘! 中医直言:怪病先治痰!四味药,熏好鼻窦炎,痰没了,鼻子就通了 咳血咳痰、心烦易怒,金元名医朱丹溪:5味药的奇效良方不妨一试 9种化痰中成药,辩证使用,一文读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sjkz/59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妇科病的艾灸验方附穴位图,太齐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