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块买的一块ldquo俄籽rdq
俄籽”二字,相信熟悉和田玉的朋友们并不陌生,近些年随着俄玉市场的红火,俄籽的名号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消费者的耳中,商家鼓吹着俄籽的稀缺,斩钉截铁地告诉你“俄籽也是籽”,貌似其价值已经与和田籽玉不相上下。你真的了解这些所谓的“俄籽”是什么吗? 何为俄籽? 顾名思义,“俄籽”即是俄罗斯白玉中的籽料,是俄山料崩裂散落在山坡河道后经过冲刷侵蚀而形成的次生矿,皮子较厚,类似石皮,皮色偏重,红黄黑褐都有,也有毛孔,但不如和田籽玉的毛孔细致。俄籽真实存在,但产量不多,在俄玉市场中所占比例极小。 说到这里,不得不简单聊一下和田籽玉的形成,主流观点以为籽玉是上游山料散落在河道里经长期冲刷形成的,而这几年也有新的声音,认为籽玉是原生矿,是地质运动时就产生了的,是独立于山料以外的单独形态,具体依据大概是籽料山料的玉质不同、籽料在河道中分段出产并不合常理等等。 (籽料) 由此判断的话,俄籽只是名义上的“籽”,与真正的籽料还是有所区别,从玉质上来看,俄籽的玉质大多光感僵白,缺乏和田籽玉的油糯感,再加上冲刷时间较短,俄罗斯籽玉本质上更接近于和田玉中的“山流水”。 (俄籽) 上图都是俄籽原石,在形态上已经与和田籽料非常接近。 大家可以观察外形与皮色,对俄籽有个大致的概念。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名称上的“籽”并不代表着价值高,价值永远是和品质挂钩的,俄玉里面也有白细糯油的料子,和田籽料里面不值一看的东西也比比皆是,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地为“俄籽”的名称买单。 你所看到的“俄籽”是什么? 时常有玉友拿着东西让我帮着看一眼是不是“俄籽”,那些东西千奇百怪,往往料性不好,工艺粗糙,价值不高。在当下的玉石市场上,“俄籽”已经和“羊脂玉”“山流水”“大师亲工”等成为了最不靠谱的几个词汇。 上文提到了真正的俄籽产量稀少,市场上能见到的更是凤毛麟角,而漫山遍野的“俄籽”只不过是不良商家用来忽悠的一个“概念”,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模棱两可的狡猾逻辑。 不是玉石的外面有点皮色就是籽,你所能见到的大部分“俄籽”与“籽料”毫无关系。市面上层出不穷的“俄籽”究竟是什么? 1、俄黑皮料。 黑皮料是俄罗斯白玉中一个比较有名的种类,其玉质细腻,油润度好,是俄料当中的精品,这类料子的外表有着黑色的皮子,很多人以为这里的黑皮是石皮,其实黑皮是带玉性的,并不是石皮,很多懂行的玉商把黑皮料当做俄籽卖,很多不懂行的也人云亦云说这就是俄籽,在这样的洗脑下,很多玉友看到黑皮料也就认作了俄籽。 2、俄灰皮料。 搞清了什么是黑皮料,灰皮料也就不难弄懂,这一类俄料带有土灰色的石皮,品质一般不及黑皮料细密,在和田玉行情最火的年,俄玉跟随籽玉价格水涨船高,优质灰皮料每公斤成交价4-6万元,个别精品达到了10万元/公斤,但是好景不长,而后不久,灰皮料价格跌至2万元/公斤。 3、俄料仿籽。 在优质籽料难求的情况下,不少工作室选择了俄料仿籽作为材料,精工细作,再加上成熟的打磨工艺,市场上一下子冒出很多又白又细又油的手镯、牌子、挂件,这些成品最终以什么身份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不得而知,而那些最先敢于尝试的人都获得了暴利。 俄料,从满洲里进入国内,再被二级原料商运往南阳或揭阳,在那里由专人滚成籽料形状,再做上逼真的毛孔,然后被售往全国各地。那些滚料子的老师傅,是常年和籽料打交道的老手,滚出来的形状非常自然,没有突兀不合理的棱角,有时候几公斤的料子只滚出来几百克,就是为了逼真。 这样的料子切成牌子,成品的毛孔只留一点点,再有经验的行家也会打眼。 有的玉友会发问:俄料不就是瓷白干涩的吗?即使做了假毛孔不也很容易认出来吗? 事实上,俄料未必全是又松又干的,其中不乏泛青泛黄的色调,用来仿籽玉的青白种、黄白种十分逼真。 所以希望玉友们在玩玉的时候勿教条,俄料的结构也可以很细,而泛黄的料子不一定都是韩料。高品质俄料的价格也非常高,一个牌坯三四万也很正常,每当有好料子从满洲里拉到石佛寺,抢着买料的人都是挤破了头。 如何鉴别仿冒“俄籽”? 每个骗局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模样,鉴别“俄籽”的难度与识玉断料相当,都是一个需要实践积累的漫长过程,不是一两句能说得清楚的,不过为防玉友们吃药,总结几点写在这里,不算全面,聊胜于无。 1、看料子不要过分依赖毛孔和皮色,既然是身份证,就一定有高手专业造假。 2、只看结构也未必靠得住,各产地的玉料在结构上存在着交叉,籽料有松成粥状结构的,俄料里面也能找到过灯无结构的。 3、以灰皮为底的灰皮料染色,以俄籽真皮为底的二上皮,此二种皮子看起来也算“有层次感”,很具迷惑性。 4、东西大而齐整,不是精品就是俄料,如果还能挺便宜买到,那一定是俄料。 5、俄籽的真皮磨薄的情况下,看起来很自然,有人会充当和田籽玉售卖。 6、古玩看气韵,玉石看光感,光感是辨别产地和玉质的最佳办法,下图的皮色自然,而吃光度浅光感略生硬,是典型的俄籽,而非和田籽。 7、染色的黑皮料,黑皮部分有如墨水一般死板。 8、俄料仿籽的假毛孔过于均匀,大小一致,坑底没有包浆,有关毛孔有机会专门讨论。 以上,是关于“俄籽”这个概念的常见问题,无论是产状、料性,还是各色造假手段,都意味着如今铺天盖地的“俄籽”基本上与籽料无关,商家口中的“俄籽”并不是籽。同时需要强调的是,玉石的价值还是看玉质,“籽”不代表贵,“俄”也未必便宜,不以品质为基础的名称,没有任何意义。 淘玉鉴赏 版权说明:综合编辑自网络,若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 玉商参考 来自玉乡南阳镇平玉商发展好参谋 商务投稿(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sjkz/60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食疗之黑米的功效与作用,黑米的正确吃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