诃子,这一使君子科植物的干燥幼果,亦被人们称为“藏青果”。它拥有清热生津、解毒的卓越功效,其性能特点在于其微寒的特性,以及那酸、苦、涩的独特口感。在主治病证方面,阴虚白喉的问题,诃子能够发挥其显著的治疗作用。来源:国药探真

性状鉴别

诃子呈长卵形,略扁,其长度在5至3厘米之间,直径约为5至2厘米。外表黑褐色,并伴有明显的纵皱纹。一端较大,另一端略小且钝尖,下部还留有果梗痕。质地坚硬。断面为褐色,散发出胶质样光泽,果核并不明显,常有空心,而小者则呈黑褐色,并无空心。其气味微弱,品尝起来苦涩中带有微甘。

采收与加工

诃子在9至0月间采收,经过蒸煮后晒干。

用法与用量

内服时,诃子的用量控制在5至3克之间。

补充二(诃子)

诃子,这一使君子科植物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涩肠止泻、敛肺止咳以及降火利咽的效用。在中医临床上,它常被用于治疗久泻久痢、便血脱肛、肺虚喘咳、久嗽不止以及咽痛音哑等症状,效果显著。

相关论述

诃子,这一味苦涩的果实,其性温而味无毒。其苦味能泄,涩味能收,而温性则有助于通达。正因如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冷气、心腹胀满等症状。其温性还能促进食物消化,对于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宜。在古代医书中,诃子被赞誉为“苦涩降敛”之良药。生用时,它能清金止咳;煨熟后,则能固脾止泻。这得益于其独特的苦涩之性,既能化痰涎,又能固滑泄。然而,需注意的是,尽管诃子有降敛之功,但它并非甘温益脾之药所能比拟。因此,在久嗽喘乏、真气未艾的情况下,诃子才能发挥其劫截之能。同时,对于久嗽阴火上炎、久痢虚热下迫等症,诃子的使用需更加谨慎。

此外,《本草衍义补遗》中提到,诃子能降能收,善于治疗肺气因火伤极所致的郁遏胀满。其酸苦之味,既可收敛又可降火。而《药品化义》则进一步阐释了诃子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当肺气为火邪郁遏时,诃子能降火敛肺,使肺窍无壅塞,声音恢复清亮。对于久泻久痢等症,诃子同健脾之药合用,能固涩大肠,使泻痢自止。但需注意,因其苦味能泄气,真气太虚者宜少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sjkz/6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