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7400599.html

十二、怜子如何不丈夫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即使天长地久的两人,即使富贵如帝王将相,夫妻间亦不免争争吵吵,有时甚至会悽然下泪。

曹操好色,妻妾成群,有姓氏者就有15人。丁夫人是嫡妻,无子.刘夫人生曹昂,字子修。刘夫人早逝,丁夫人抚养子修,子修作战而死。丁夫人常对曹操说:“将我儿杀死,一点也不顾念。”因此哭泣无节。曹操很恼火,将她送回老家。不久,曹操后悔了,想把她接回来,就去看她。曹操来了,丁夫人正在织布,不理不睬。曹操走过去,抚着她的背说:“回头看看我,跟我一块回去吧。”丁夫人不看也不说话,织布如故。曹操走岀门外,再次回过身来劝道:“还是跟我回去吧。”丁夫人仍然不理不睬。曹操走了。丁夫人死后,曹操一直觉得对不起她。他在病重将死时感慨地说:“我一生做事,并没有对不起谁。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何在,我将如何回荅。”据传,杨玉环被处死后,唐明皇日思夜想。走到蜀地,有一天忽在睡梦中听到杨玉环叫“三郎”,于是起身去找,以为生还,却原来是驿楼的风铃在响。看来,唐明皇虽为帝王,亦有常人之情。洪秀全在《天父诗》里说:“惹打惹骂要欢虔,不欢不虔逆双重。”妻妾们惹他打骂时,必须诚心诚意欢欢喜喜地受打受骂,如果不高兴了,恼了,那就是犯下了双重的罪逆。洪秀全就没有丝毫的夫妻情分了。曹操虽为帝王,但其对待妻子,亦有一般平民夫妻的情分。

曹操临死时曾说:“我的妻妾及乐伎等人,一生都很勤苦。我死后让她们住在铜雀台,善待之。”还说:“剩下的香料不要用于祭祀,可以分给诸夫人。如果她们无事可做,可以学习做鞋去卖。”可见他对这些人亦无霸气。其安排后事,万千的留恋与怜爱,化为在籽麻、绿豆般的小事上絮絮叨叨,亦如乡间平民对待妻子一般。脾膈间物,掬以相示(把心掬出来给人看),有夫如此,亦可无憾了。

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中引谚语说:“三代官宦,学不得(学不会)穿衣吃饭。”曹操20多个儿子,虽有的功业平平,但没有一个是伸手穿衣张口吃饭的花花公子。

征张绣时,曹操所乘马名绝影,为流矢所中,自已也被射中右臂。长子曹昂为了救助父亲,“進马于公,公故免,而昂遇害”,献岀了自己的生命。

曹衮,少好学,十几岁便写的一手好文章。他崇尚节俭,妻妾们与普通人家一样,都能织布缝衣。

曹操很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曹丕说,父亲认为当时社会混乱,教我学习射箭,我六岁而知射。又教我学习骑马,我八岁时便能骑马射箭了。南征张绣时,我才十岁,父亲受了伤,大兄曹昂、从兄安民遇害,我乘马得脱。父亲好学,常以此教导我。所以我从小就能背诵《诗经》、《论语》。等到长大以后,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曹丕不但是锦绣才人,他的武功也十分了得。他弓不虚发,所发辄中。自述在建安十年某日,和风扇物,弓燥手柔,草浅兽肥,与族兄一块打猎,亲自射死獐鹿九头,雉兔三十。曹丕剑术高明,曾与当时有名的击剑手展善比试,三战三胜。曹操南征北战,马上得天下,儿子们每每跟从他。以曹丕为例,十岁从征张绣,17岁从征袁绍兄弟,22岁从征孙权,23岁从军至谯,训练水军。每次大的战争,曹丕几乎都参加了。

南朝谢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锦心绣口,有八斗之才,年十岁,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数十万言,文章写得很好。曹操曾看他写的文章,怀疑是请人代写的。曹植说,儿子下筆成章,为何要请别人。铜雀台刚建成,曹操领着儿子们去观看,并让他们每人写一篇文章。曹植援筆立成,写得最好。曹植也不是文弱书生,14岁从征袁谭,东临沧海;16岁从征乌桓,北出玄塞;20岁西征马超,抱病而从。21岁、22岁又两次跟他哥哥一起,从征孙权。23岁时,曹操南征,让曹植留守邺城,对他说:“我23岁时当顿丘令,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现在你也23岁了,要努力啊。”曹操重视对儿子们的教育,不姑息,不迁就,总是把他们放在风口浪尖上去锻炼。

钟嵘在《诗品》中把诗分为三等。他把曹操列为下品,曹丕列为中品,曹植列为上品,有欠公允。但曹氏父子引领建安文风,其文学才华和成就,以家族而论,可说是首屈一指,空前绝后。曹操有这样两个儿子,可以说无愧于古人,亦无愧于今人。

曹操文武双全,曹丕、曹植亦能文能武,但曹彰为人好武,不喜读书,曹操也不勉强,而能让其顺势发展。史载曹彰少善骑射,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危险,志意慷慨。这对博学多才的曹操来说,当然很不满意。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好好读书,却好乘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督促曹彰读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要像卫青、霍去病一样,将十万骑驰骋沙漠,驱戌狄,立功劳,何能作博士耶?”仍然不好好学习。有一次,曹操把儿子们召集起来,问他们有什么爱好?曹彰说:“好为将。”曹操说:“你说说怎样当将军。”他回荅说:“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曹操听了大笑。北征乌桓时,封彰为北中郎将,並告诫他说:“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容情,你要小心啊。”曹彰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身自搏战,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取得胜利。战后,曹操召见曹彰,曹彰归功诸将。曹操非常高兴,用手拉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曹彰的胡须是黄色)竟大奇也。”曹彰奇,曹操亦奇,想想当时的场面,父子二人奇之又奇。

《红楼梦》中的贾政,认为父亲大人就应该时时刻刻板着脸,瞪着眼,端足架子,所以他是从来不给宝玉好脸色的。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所题对额恰到好处,但与众宾客相左。贾政虽然首肯,但嘴上却说宝玉“胡说”。贾政之寡淡无趣,焉能比我曹操之亲切有味耶。

三国时,聪明少年很多,如“融四岁,能让梨”的孔融,上了《三字经》,传诵千古。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少年聪明,名闻孙权。诸葛瑾面长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来一头驴,在驴头上写了“诸葛子瑜(瑾字子瑜)”四字.大家看了哈哈大笑.诸葛恪不慌不忙地走上前去说,请让我再加两个字。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愉.这时诸葛恪也不过八、九岁。曹操的儿子曹冲比他们还要聪明。史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一头大象有多重,在今天不是问题,放在大磅上称一称就知道了.但没有大磅怎么办?恐怕好多人不会想岀比曹冲更好的办法(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可知矣)。曹操以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常常在大臣们面前夸奖曹冲,“有欲传后意”(让曹冲接班)。13岁,曹冲得了重病,及亡,曹操放声大哭。曹丕上前劝慰他,他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事(去掉了一个竞争王位的对手)。曹操不是不知道曹丕的好意,是丧子之痛才使他迁怒于人的。能医曹操头疯病的,一是陈琳的文章,二是国手华佗。此前,曹操已杀害了华佗。曹冲病重将死时,曹操哀叹说:“吾悔杀华佗,使我儿不治而死”。

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干。曹干三岁丧母,曹操临死时,他才五岁。曹操嘱咐曹丕说:“此儿三岁丧母,五岁丧父,以累汝也。”说罢,伤心下泪。

人之爱子,亦如芝兰玉树,愿他们生在自家的庭院里,这是人之常情。即如诸葛亮也非常爱自己的儿子,留下有名的《诫子书》。他亦爱侄子诸葛恪。陆逊要用诸葛恪当后勤部长,他写信给陆逊说:“家兄年长,而恪性疏阔,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因之不安。”陆逊告诉孙权,孙权改派诸葛恪领兵。

曹操不但爱其真儿子,而且也爱假儿子(假子、养子)。曹操曾纳何進的儿媳尹氏为妻,尹氏带一子名何晏。曹操非常喜欢他,把自己的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他。何晏后来成为一代才人,是魏晋空谈的创始人。曹操曾纳秦宜禄之妻杜氏,杜氏亦带一子名秦朗。曹操极爱之,常常对宾客说:“岂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明朝才子解缙有诗曰:“虎为百兽尊,谁敢撄其怒。惟有父子恩,一步一回顾。”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曹操之爱子,亦如常人,而又过之。十三、冢中笑尔书生气

曹操几乎在各个方面都是别岀心裁、独领风骚的。魏承汉乱,风俗侈靡。曹操当权以后。快刀斩乱麻,戒奢尚俭,一改当时的风俗。公元年,曹操自为丞相,任命新的组织人事干部,“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身不由本者(有名无实),终不得進。拔敦实,斥华伪,進冲逊,抑阿党,天下之士莫不以清廉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吏洁于上,俗移于下”,取得了显著成效。

绵软甜糯的东西,曹操是不喜欢的。他不为华丽,崇尚节俭,以此帅下,令行禁止。《三国志》说,曹操“雅性节俭,不为华丽,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他说:“吾衣被皆十岁矣,岁岁解浣补纳耳。”他穿的衣服,盖的被子,已经用了十年了,每年拆洗一次,缝一下破了的地方,继续使用。旧社会有句民谚,新三年,旧三年,补补绽绽又三年。曹操虽岀身豪门,身为帝王,但仍有平民节俭之风。他在《内诫令》中说,我不爱漂亮的梳妆匣,用的皮箱也是杂皮做的。我曾用银器储水洗头,是因为铜器有一股难闻的气味,人们以为我喜欢银器,现在改用木头制作。《三国演义》评论曹操道:“古人做事无巨细,寂寞繁华皆有意。”曹操这样做,一是他不喜奢华,如是为足,不在多求,而更主要的是以此校正风俗。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曹操並不贫贱,但他富贵而不淫,也算是男儿中的英豪了。

曹操是实干家,他知道一旦奢侈成风,是很难抑制的,所以他首先从妻子儿女下手。他要求家人衣不锦绣,曹植的妻子穿着锦绣做的衣服,被他看见了,还家赐死。处罚是太重了。但乱世不用重典,蜻蜓点水,批评批评,检查检查,警告记过,如春风马耳,是不会挽回颓风的。他要求家人履不二采,只能用绛紫、金黄。因此特别强调说,以前南征刘表时,得到杂彩丝履,穿完了这些,不得再做。他还禁止家内薰香,曾说:“吾不好烧香,恨不遂所禁,今复禁不得烧香,其以香藏身着衣亦不得。”烧香不行,即使带在身上或藏在衣服里也不行,更不用说搽脂抹粉洒香水了。因此,太后不尚华丽,无文绣金玉,器皆黑漆,粟饭无鱼肉,甚至因为国用不足,减损饭食费用。

西汉司马相如的丈人卓王孙有家僮人。唐代白居易为官清廉,亦有奴婢十余人。与曹操同代的蔡瑁,是刘表的连襟和大将,诸葛亮妻子的姨父,家有婢妾数百人。曹操死后不久,西晋的石崇、王恺争豪斗富,並穷绮丽,以饰舆服,连晋武帝也参加了,帮助自己的舅舅王恺。曹操身为帝王,嫁女儿时用的却是黑帐子,从婢也不过十人。他的儿子们也是这样。史载曹植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马克思说:“奢侈和贫困对我们来说是同样沉重的包袱。”所以,适度的节俭是应当永远被祝福的,我们应当永远祝福曹氏一家。杜甫有《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一诗:“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杜甫写此诗时,已距曹操去世多年,其后人曹霸虽不显贵,但文采风流仍有乃祖之风,何尝不是曹氏俭朴家风之后福。

张作耀在《曹操传》中说,中国厚葬之风源远流长.雄才大略如秦始皇,仅皇陵一角的兵马俑就震惊世界.儒家认为,“孝莫重于丧”。汉代以孝治天下,汉武帝竟以国税的三分之一为其修陵。英明如唐太宗,其昭陵宫室宏丽,不异人间。中国最后一个帝陵,一直修到年,这已是民国的第四个年头了。直到现在,仍有好事者在死人身上变着花样做文章,真是俗之又俗,像死尸一样臭不可闻。

庄子临死的时候,学生们去看他。他对学生们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广阔的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就是送我的礼物,别的其它东西,庄子什么也不需要了。曹操的丧事安排,亦有庄子的明智和大气。

公元年,曹操下令说:“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于法。”公元年,曹操自感将不久于人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事,下达《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树不封。”他选定邺城西边西门豹祠以西的丘陵地带作为墓址,在隆起的高地上开挖墓穴,不封土,不起坟。公元年,曹操在弥留之际下达《遗令》:“吾夜中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岀汗,服当归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疯病,自先着帻(头巾)……吾死之后,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岡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古时奢靡,所以不得遵古。“敛以时服”,即是死后穿的衣服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就行了,不要再制办寿衣.“无藏金玉珍宝”,即不用这些东西陪葬.他在令中还说:“禁无得擅哭,岀临三日,皆释服。”即不要无谓的哭泣,岀殡三日之后,即脫去孝服。汉代以孝治天下,选官又有察孝廉一途,所以葬礼也花样百岀.如比曹操年令稍大的赵宣葬父母,就在墓道居住行葬礼,前后20余年,人人都称他是大孝子,州郡也多次请他岀来岀官,他都不答应,孝名愈来愈大。可是赵宣身体健康,激情洋溢,与夫人缱绻缠绵,一连生了五个孩子,人们都不知道。后来太守陈蕃查出此事,按惑众欺鬼神罪给以处罚。赵宣可说是曹操的同代人,他这样怪异的举止竞得到人们的赞扬和官府的认可,可见当时的风俗是何等的鄙陋.曹操是乱世英雄,那些虚礼客套,特别是儒家服丧三年的陋习,他是不屑一顾的。

曹丕在这一点上,酷肖乃父。他在《终制》中说:“寿陵因山为陵,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为棺槨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防潮之用),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棺但漆际会三过(棺只漆三次),饭含(以珠玉拌米放入死人嘴里)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镶满珠玉的短上衣,用宝玉做的匣子),诸愚俗所为也。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未有不掘之墓也……”他竟然还信誓旦旦地说了狠话:“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又戮,死而又死。臣子为蔑死君父(臣下和儿子就是蔑视死去的君王和父亲),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不留丝毫余地.他甚至说,厚葬的人最终暴骸原野,那是活该。曹丕为一代明君,他在这里絮絮叨叨,不厌其烦,说了又说,是他知道,那些或表忠或表孝的谄谀好事之徒,总会找到一点理由,在死人身上大做文章的。不把话说死了,就会给这些人留下可趁之机。由此可见,曹丕的清醒和明智甚至超过了乃父。

命令是发出去了,但到底做到了没有,尚是疑案.所幸年曹操墓发掘成功,才得到证实。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据发掘报告称,墓葬虽然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考的东西,皆为曹操平时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最重要最珍贵的,一是大戟,一是短矛。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小矛”铭文.这两样东西,作为文物来看,自然是极为珍贵的。但作为曹操的兵噐和打猎所用之物,又是极为平常的。事实证明,曹氏父子是诚实的(曹丕墓尚未发掘),不是做官样文章,说到做到,并没有骗人。

莫言死去无人伴,自有中天月正明。曹操虽然死了,但他的人格魅力,如中天明月,可以自照,亦可照人。

有一些些,便有一些些。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西汉诸侯王刘胜死后,用块玉片、克金丝织成的金缕玉衣陪葬。同为王侯,曹氏之英明通达,刘胜之愚蠢虚妄,真如天壤之别。

作为一个雄健而智慧的生命,曹操鄙弃死后的无聊和奢侈。《三国演义》在曹操死后曾引用《邺中歌》赞叹他:“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岀没岂随人眼底。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书生空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这种书生气还真让人说中了。唐代以后,有人捕风捉影,说曹操怕别人盗墓,在漳河一带修筑了72座坟墓,其中只有一处是真的。于是有个书生就写诗讽剌他:“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计死即休,但有余机到丘墟。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尽发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藏君尸。”这个书生自作聪明,竟然得意忘形地对曹操说,把你的72个坟墓一个个地都挖了,你的尸首还往哪里藏。中国历代文人,吹牛拍马的多,虚妄不实的多,像这个文人,竟然凭自己这点点陋识,胆敢与曹操叫板,可见其不自量力。如果曹操在墓中听到这个书生的议论,一定会哑然独笑说,这个书生啊,还真是个书生.凭我曹某的智力和识见,会做这种无聊之事吗?

《聊斋志异》有《曹操冢》一文:许昌城外有河水汹涌,近崖而深黯。盛夏时有人入浴,忽然若被刀斧致死,尸断浮岀;后一人亦如之。转相惊怪,县令闻之,遣人闸断上流,竭其水,见崖下有深洞,中置转轮,轮上排利刃如霜。去轮攻入,中有小碑,字皆汉篆。细视之,则曹孟德墓也。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蒲松龄评论道:“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疑冢之外乎?奸哉瞒(曹瞒,指曹操)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鸣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蒲老先生曾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先生聪明豁达,才智非凡,所述此事,属小说家言,可以道听途说视之,不必考实。亦无须责怪.只是先生的识见,亦如前面提到的书生一般,就不能不使人惆怅叹息了。

十四、蝴蝶忽然满芳草

莫言说,只要人活着,就会有痛苦。事实上人很难超越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苦。人人都想逃离苦海,却又始终苦海难逃,这就是现实的人生。但人还是希望超越这一切,《古诗十九首》中写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弃一世,奄忽飘若尘”,“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曹操在《短歌行》中也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但他又不同于《古诗十九首》中人生短暂,盛年不再的悲哀。他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即使忧思难忘,他仍是慷慨的,激越的,并没有人生无常之感.曹操是一个不知道安命的人,他以安命守常的智慧为卑下,他绝不会给自己戴上这个锁链。他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又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还在一首不太有名的诗中写道:“不戚既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我并不忧伤过往的时光,只是担心国家得不到治理。德人无累,知命不忧,而时时为之焦虑,那就显得很低下了.曹操在诗中常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老天生人是值得庆幸的,人生应该是喜乐的,生命是珍贵的,是不可以白白挥霍的,天生丽质是不能随便丢弃的。所以,在曹操的心目中,不是个人生命的长短问题,而是整个人生的意义问题。他对生命的思考,从来都是清醒的、理智的、深刻的。因而,他的人生是极其精彩迷人的。

风姿艳态应无比,烂漫当春一树芳.除了他在政治、军事、文学方面的成就外,他在诸多领域都是卓尔不群的.

曹操说:“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袁遗,袁绍从兄)耳。”曹操好学,名闻当代。孙权曾劝吕蒙等人读书时说:“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哉。”曹操为《孙子兵法》作注,又自著兵法十余万言,诸将征战,皆以新书从事.又写作《四时食制》,书中写到的鱼达十多种,并介绍了产地形状等。他爱好酿酒,曾向皇帝奏上《九酝酒法》。

古诗曰,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人应勤学不倦,即使赚不得福禄富贵,亦可以之润身,以补识见之贫乏。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来,曹操的兴趣是多方面的。他对中药很有研究,常吃野葛,饮少量鸩酒,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会打铁,与工匠共作卑刀。好武艺,才武绝人。手射飞鸟,躬擒猛兽,曾于南皮一日射雉63头。

桓谭“好音律,善鼓琴”,蔡邕“妙操音律,善鼓琴”,曹操与他们不相上下。曹诗均为乐府,可以配乐演唱,与他善解音律有密切关系。他在诗中说,“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也是他音乐才华的佐证之一。曹操同代人王九真、郭凯等人善围棋,曹操同他们一样,也是围棋高手。

曹操在土木工程方面的才能和书法水平,令人赞叹不已。史载曹操“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称其意。”官渡之战,袁绍起土山地道,曹亦作地道以应之。又发明霹雳车,对付敌人的高橹、土山.此外,树栅为道,集沙成垒,无不尽妙。他的大手筆是建造了铜雀台.铜雀台高十丈,殿屋多间,不仅在魏国,吴、蜀等国的人也盛赞其精美。

当时著名书法家有崔瑗、崔实父子,张芝、张昶兄弟,钟繇、梁鹄等人,而曹操亚之。南朝庾信在《书品》中,把书法家列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上中下,曹操被列为中中,並说:“魏主筆墨雄赡”唐人张怀瓘《书断》中,把书法分为神、妙、能三品,称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将其列入妙品。现在能看到的曹操的书法作品不多,仅有几个字。清人罗秀书看到曹操书写的“衮雪”(系石刻)二字时

评述道:“昔人比魏武为狮子,意其性之好动也。今观其书,如见其人矣……滚滚雪涛雪作窝,势如天上泻银河。浪花並作筆墨舞,魏武精神万顷波。”由此可见其神韵。

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曹操强劲的生命如春风一样,触水生波,着枝成花,在他短暂的一生中,随处都生发岀迷人的鲜花和芳草。古诗曰: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其实,人人皆可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曹操在频年征战,日理万机之余,尚能像鱼儿自由来往于莲叶间一样,游戏于光阴之中,出入于各种技艺之间,终其一生,淹然百媚,也可算是解脱了生老病死、六道轮回之苦了。

现代日本画家东山魁夷说得好:“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花用自己的凋落闪现岀生命的光辉,花是美的。人类在心灵的深处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热爱自己的生命。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一种惊喜”。

寻春须是阳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这种惊喜亦是短暂的。

人类在走过了从猿到人的漫漫长途之后,许多方面仍像猿猴一样,昏昏然不知其光明所在。《西游记》第一回描写世人道:

争名夺利几时休,

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想骏马,

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

何怕阎王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

更无一个肯回头。

可是孙悟空却不是这样。凭着胆量和智慧,他发现了水帘洞,当起了美猴王。美猴王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但一日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众猴问他,他说:“我虽在欢喜之时,却有一点远虑。今日光景虽好,一旦身亡,可不枉生此世界之中,不得久注天人之内。”于是不远万里拜师学道,取名悟空。尔后大闹天宫,跟随师父降妖伏魔,取得真经,成为斗战胜佛。由石猴而美猴王,而孙悟空,而斗战胜佛,而久注天人之内,而摆脱了生老病死六道轮回之苦,可谓不虚此生者也。如果他没有一点远虑,没有一点志气,看不到自己的光明所在,贪恋于花果山的野花野果,仍不过是一只昏昏然的猿猴而已,可不枉生此世界之中。由此看来,人必得开悟之后,脫离了动物的领域,才能开辟岀新的境界。

世上英雄本无主,天生我材必有用。老天生人,无偿地赋于他骐骥之才,壮士之魂,是要他驰骋天下,去伸壮士之志的。可是我们往往沉沦于日常生活之中,奔走于名位利禄、之间,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奈凄凉,身在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心之毛窍已塞,徒然亵渎了自己的生命。陈子昂《感遇诗》写道:“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摇落尽,芳意竟何成。”春夏之时,草木欣欣向荣,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夕阳西下,鲜红的太阳就要沉没了;秋风袅袅而起,美好而芬芳的花朵就要白白地摇落死亡了。人的一生也与花相似。随着岁月的流驶,平生心意暗消磨,忘记了自己已经觉悟了的使命,谦虚地选择了一个小幸福,天生丽质悄悄丟弃了,天生我材慢慢朽烂了,华美的生命就要萎谢了。发苍苍,目昏昏,齿牙摇动,步履蹒跚,老之已至,懵然而不觉。岁月已逝,年已过往,而美志不遂,却曰:“命也夫”,岂不谬哉.骐骥马不试,婆娑槽枥间,壮士志不伸,坎坷多辛酸.这是很令人痛惜的。

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曹操在山为虎,入海为龙,他的生命是活泼的,美好的,雄健的。他的生命之歌嘹亮清爽,悦耳迷人。他向我们显示,中国狗只要能见了母狗不苟且,见了饿狗不争食,见了野狗不打架,坚守已经觉悟了的使命,锁定目标,心无旁鹜,生命就会闪现岀夺目的光辉.同样可以无愧于先人后人和外国人的。

十五、回眸一笑百媚生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论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並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鞭挞宇內,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唯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曹操有贵气英气,亦有平民气.他一生叱咤风云,却又坎坷多难.四面受敌,却又不被困住。饱经忧患,却又从不失望。几经危难,却没有死亡。严峻苛刻,却又宽容大度。满腹权谋,却又拙诚善良。自夸自赞,却又实话实说。功高天下,却又众说纷纭。无论生前或死后,他从来也没有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过。他是超世之杰,非常之人,可又是一个平凡的人,丰满的人,多情的人,鲜活的人,有魅力的人,说不尽的人。

人们尽管敬神、拜神、求神,但骨子里并不喜欢神,因为神太完美了,有点高不可攀。项羽百战百胜,但垓下一战,英雄失路,美人下泪,落难了,走投无路了,人们才怜惜他,喜欢他的。韩信攻必取,战必胜,但少年时受过胯下之辱,最后又死于妇人之手,人们才疼惜他,心爱他的。也如苏东坡,如果一直做他的翰林学士,写锦绣文章,致身青云之上,人们也不会把他当自家人的。遇到坎坷了,黄州、惠州、儋州,一路受贬,与士人平民做了朋友,人们才觉得他可亲可爱。就因为世上多是凡人。大羮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世上绝美的人并不多,大多是平平之人。但只要看了熨贴、舒服、亲切、有味,她就是美人了。曹操并不是一个绝美的人,他有常人的喜怒哀乐,亦有常人的是非得失。他不是美人如花隔云端,而是像一朵普通的花,开在春光明媚的人世上。所以人们才觉得他亲切,才喜欢他的。

阮籍诗曰:“西方有佳人,流盼顾我傍。”多年过去了,曹操仍像阮籍诗中的佳人一样,回头看着我们,笑盈盈的,眼波流转,神采飞扬,狡黠,妩媚,睫毛忽闪忽闪,放岀迷人的光采,像是要和我们说些什么。如果我们叫他,他一定会高兴地说:“你们想看我曹某吗?我就是曹某人啊。我也是普通人,没有四只眼睛,两个嘴巴。只是足智多谋罢了。”说罢,拱拱手,马鞭一甩,骑着绝影,一溜烟似的跑回多年前的邺城去了。可是,曹操又是一个多情的人。民歌有曰:

这么大的锅,怎么下不下两颗颗米,

这么多的柴,怎么焼不热个你。

这么好的妺妹呀,

怎么就见不上个你。

他一生寻寻觅觅,对“好妹妹”情有独钟。只要是“好妹妺”,他会相见恨晚,来者不拒。说曹操,曹操到。如果你愿意,他会穿上便服,戴上便帽,佩上手袋,迫不及待地来到你的身边和你对话的.只是你这个“妹妹”得接得上话茬.如果你谈的是琴棋书剑诗酒花,曹操样样精通,他会戏弄言诵,尽无所隐,以至欢悦大笑的。若是说到三国的人和事,他一定会妙论迭岀,道出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连善品三国的易中天先生也只能偃旗息鼓,甘拜下风了。如果你只是谈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或者是电脑上的植物大战僵尸,他就会打呵欠,伸懒腰,上床假寐(装作打盹)。曹操才武绝人,乘你不备,一个鲤鱼打挺,跳岀门外,翻身上马,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再也寻他不着。

胡适曾翻译过英国诗人勃朗宁的一首诗:

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我能等到你的爱情慢慢长大。

你手里提的那把花,

不也是四月下的种,六月才开的吗?

我如今种下满心窝的种子,

至少总有一两颗生根发芽,

开的花是你不要采的一一

不是爱,也许是一点喜欢吧。

我坟前开的一朵紫罗兰,

爱的遗迹一一你总会瞧他一眼:

你那一眼吗?抵得过我千般的苦恼了。

死算什么,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胡适不会随随便便翻译这首诗。闻弦歌而知雅意,他很可能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当年,勃朗宁种下“满心窝的种子”,收获了多少爱,我们不知道。胡适风风雨雨70年,也曾种下过“满心窝的种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他是个讲求实际的人,不会有这种奢望。但是他有耐心,他能“等你的爱慢慢地长大”。如今,总算收获了那么一点点爱。曹操这个最让人着迷的傢伙,这个鬼精灵,不会没有勃朗宁和胡适这一手.他在《短歌行》中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呜,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就是他悄悄种下的种子。易中天先生翻译得好: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深情。

只因为你的缘故啊,

让我思念到如今。麋鹿找到了艾蒿,

就会相呼相鸣。

我要是有了嘉宾,

一定要鼓瑟吹笙。明朗的是那天上的玉轮,

不知何时才中断它的运行。

深深的是我的忧思,

也许永远也没有止境。来吧,朋友!

越过那田间小道,不管那阡陌纵横。

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久别重逢。

把酒临风,握手谈心,

重温那往日的友情。

多年过去了,好像曹操仍在呼唤我们:“来吧,朋友!……有劳你枉驾前来,让我们久别重逢。把酒临风,握手谈心,重温那往日的友情。”听到曹操的呼唤,你也“总会瞧他一眼”吧?“不是爱,也许是一点喜欢吧”。

我喜欢曹操,不是爱。你喜欢吗?瞧他一眼吧,你也总有喜欢他的一天。

年7月8日初稿

年7月28日改定

主要参考书目

范晔后汉书

陈寿三国志

司马光资治通鉴

费正清(美)中国,传统与变迁

叶嘉莹(加拿大)汉魏六朝诗讲录

尼采(德)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胡兰成山河岁月中国的礼乐风景

李泽厚美学三书

张作耀曹操传

于涛走近曹操

易中天品三国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韩石山装模作样

说明:1、此文曾经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教师康钊铭、王彦青、刘彩萍审阅指正,特此致谢。

2、文中所述曹操事迹,皆有史实根据,并非演义和戏说。

李三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hxcf/5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