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港股通,B类医药股的拐点时刻
白癜风诚信企业 http://www.wangbawang.com/m/ 纳入港股通名单的实质性利好之下,B类医药股的队伍中,有望走出港股新牛。 12月28日,B类医药股成为港股中最靓的仔,亚盛医药(.HK)、康宁杰瑞制药(.HK)、沛嘉医疗(.HK)分别上涨15%、12%和6%,B类医药股领涨港股市场。 B类医药股突然爆发的原因与港股通相关。12月25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同时发布《港股通股票名单调整公告》,亚盛医药、康宁杰瑞制药、沛嘉医疗等6支B类医药股被纳入港股通名单。 回溯港股历史,不难发现港股通的股票池已经成为优质公司的代名词,许多港股大牛股的暴涨时刻也是从被纳入港股通开始。在被纳入港股通标的后,B类医药股中有望出现持续上涨的新牛股。 01港股实现“美股化” 港股的交易策略悄然生变,港股通成为重要决定因素。 在过去,港股市场就好像“天堂与地狱交接处”。说它是天堂,因为港股曾经是全球公认的“价格洼地”;说它是地狱,仙股横行、庄股遍地,投资者往往防不胜防。但近些年,港股市场的投资风格正在发生改变,港股投资风格逐渐更趋近于美股。 “包容性”与“去散户化”是美股市场两大最鲜明的标签,如今这两个标签也贴在了港股身上。 以往,港股市场虽然允许全球企业赴港上市,但对公司业务和资质仍有着较为严苛的审核标准。如科技股普遍存在的同股不同权、未盈利的医药股都曾经被排除在港股上市门槛之外,因此大批新创公司一度被迫远赴美国上市。 在李小加上台后,港股市场开始默默实施“自我补完”计划。首先是批准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小米集团和美团因此成为首批港股中名字带有W的股票;其次是解放未盈利生物公司的“枷锁”,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制药公司上市,这正是港股中的B类医药股;再加上二次上市条款的放宽,让港股成为SEC打压下的中概股“港湾”,中概股回归一下子成为了年的港股潮流。 不难看出,这些年港股市场一直在努力提升自身包容性,那些过去只能登陆美股的公司,如今有了一个新选择。 对于投资者而言,不断回归的中概股,吸引了更多外资机构的参与,而港股通50万的投资门槛则让大多数散户无缘港股投资,实际上港股近些年已然完成“去散户化”。数据显示,港股散户交易额占比,已经从90年代的近50%锐减至25%以下。 港股通的发展,如同港股市场这些年的缩影。年11月首次启动以来,港股通至今已经有6年的运行历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投资者在见证港股通的不断壮大的同时,也适应了港股逐渐美股化的过程。 这种市场逐渐“机构化”的过程,让港股投资者从过去单纯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hxcf/56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免疫支持相关合集21种免疫健康的维生
- 下一篇文章: 糖尿病人绝对不能吃的四类食物,比吃糖还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