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趣的中药别名
明医公开课 第课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本草专著,记载药物种,奠定了中药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和中药体系。年出版的《中华本草》已收载药物近万种。古人在实践中将许多药物根据其性质、作用、形状等各分其味,各归其经,各治其证,各具其名。其中对中药名称的命名,使人感到妙趣横生,耐人寻思。很多中药不但有一个正名,还有多个别名,颇具知识性和趣味性,体现丰富多彩的中药名文化。 以功用立名 以狗脊为例,除了叫金毛狗脊外,别名尚有强膂、扶筋。清代邹澍《本经续疏》中谓:“狗脊之所治,腰背强,是其源;关机缓急、寒湿膝痛,是其流。”“强膂”和“扶筋”就是指的功用。亦曾有人将薄荷称为“冰喉尉”,半夏为“痰宫霹雳”。 以形态立名 如川贝母,陶弘景曰:“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本品药用部分为植物鳞茎,两个形似贝子(一种药用小贝壳)的鳞片抱茎聚生,如子附母,因此得名“贝母”之名,主产四川。形态上小下大,所以别名又称“尖贝”。再如,穿山甲炮制后,处方名为“炮甲珠”,是取生穿山甲片用砂拌炒至胖大鼓起,外形如圆珠,呈金黄色。炮后可除其腥臭气味,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 以字义立名 如益母草别名“坤草”,取自《易经》中八卦的卦象:“乾天也,故称父。坤地也,故称母。”太子参的别名为“童参”,太子与儿童均指幼小之意。 以字形立名 白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致死的蚕干燥。蚕字拆开即为“天”“虫”,所以“天虫”就是僵蚕的别名。 以产地立名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南方,以浙江省於潜县(今临安县)野生产品最为著名,质量、价格均高于一般栽培白术,特称“於术”,简写成别名“于术”。同理,川连、川断分别指产于四川的道地药材川黄连和川续断。 另如将壁虎称为天龙,全蝎称为全虫,蛇蜕称为龙衣,甘草称为国老等,都是别出心裁,含蓄隽永的创意。 国人为中草药取名的艺术,不但蕴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国古代的医家大多颇具文采,而很多读书人也都精通医道,所以他们取出的中药名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然而,当今也有部分医生故弄玄虚,杜撰一些中药别名,如中支代指熟地,中安代指肉桂,正山代指山药,前仁代指车前子等,只有医生和指定的中药师知晓,真所谓“你知、我知,别人不知”,虽然能防止药方流失,但容易在抓药过程中出错,故不能效仿。 活泛动人、洋洋大观的中药正名及别名,都是诗意的凝结,智慧的升华,是中医药文化的瑰宝。了解并熟悉中药别名,可以加深对中医药古籍的理解,可以顺畅掌握老方笺的精华,更可以方便地学习他人的经验。 长按扫码注册点击查看详情 0成本打造自己的空中药房 免费听微课 学临床医案 打造工作室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单德成/江苏医院。由明医公开课整理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明医小文en 有其他感兴趣的、想了解的、想学习的内容 请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点“阅读原文”也可轻松注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hxcf/58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消食有妙招,让你春节不怕消化不良
- 下一篇文章: 艾灸穴位和服中药治愈鬼附体医案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