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江猪子rdquo,镇江
江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十分聪明,性格活泼,目前长江流域有多只。过去,镇江人亲切的喊它们“江猪子”。 记得我还上初中,有次父亲带我到泰州,经过镇扬汽渡时,父亲突然指着江面说:那个黑点子,可能是“江猪子”。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江猪子”的称呼,很夸张的是,父亲的同事郑重其事的警告我:“小心别掉到长江里,会被水里的江猪吃掉的!” 其实过去听过“长江里的江猪会吃人哪!”这话,在江边一带住的小孩很多。只不过后来“江猪子”在愈发神龙见首不见尾,竟然濒临灭绝,成了保护动物,知道“江豚”就是“江猪子”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江豚”的“豚”,是猪或小猪的意思。明朝有本《三才图会》,把江豚画得黑黑胖胖、圆圆滚滚的,特别像一头猪在长江里畅游...... 在民间传说中,长江里的“江猪”有时是水中的守护神,守护商船的安全;有时候又是捣乱的水怪,会掀起巨浪撞翻船只,吃掉落水的船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长江里的吃人猪”的故事。 明刊本《三才图会》中对江豚的描绘。图片源自网络 01 一般动物出现在人类的历史上,都先会被研究一下可不可以作为食物。三国时有一本《魏武四时食制》,是这么记载江豚的: “黑色,大如百斤猪,黄肥,不可食。” 为什么不可食呢?因为不好吃,用大学问家郭璞的话讲,就是“身上肉少脂肪多。” 不好吃归不好吃,长得萌,就会自带流量,所以有不少文学高手以它为题,写了不少诗词。 例如北宋诗人王禹偁的《江豚歌》: 江豚江豚尔何物,吐浪喷波身突兀。依凭风水恣豩豪,吞啖鱼虾颇肥腯。肉腥骨硬难登俎,虽有网罗嫌不取。江云漠漠江雨来,天意为霖不干汝。 同是北宋时期的文人孔武仲也写过一首《江豚诗》: 黑者江豚,白者白鱀。状异名殊,同宅大水。渊有群鱼,掠以肥已。是谓小害,顾有可喜。大川夷平,缟素不起。两两出没,矜其颊嘴。若俯若仰,若跃若跪。舟人相语,惊澜将作。亟人湾浦,踣墙布筰。俄顷风至,簸山摇岳。浪如车轮,氛雾相薄。舟人燕安,如在城郭。先事而告,昭哉尔功。鳄啖牛马,头象鼍龙。暴殄天物,安得尔同。于人无害,所欲易充。暴露形体,告人以忠。又多膏油,以助汝工。江湖下贫,机杼以农。鸟鹊知风,商羊识雨。大厦之下,风雨何苦。岂知舟航,方在积险。以尔占天,蓍蔡之验。古之报祭,不遗微虫。孰扬尔烈,登荐蜡宫。世不尔好,复惟尔恶。我作此歌,为昭其故。 在古代,江豚有江猪、拜江猪、江狶、?鱼、?鱼、??、奔?、风豚、井鱼等至少26种别称,民间故事里,也有把江豚叫做“懒妇鱼”的。 这是东汉杨孚《异物志》里的一个故事: 说古时候有一个懒惰的媳妇,纺织干活的时候总是偷懒打瞌睡,她婆婆就拿织布机的梭子打她,她愤恨而死化身成“懒妇鱼”。这动物直到今天后背还有梭子打的疤痕(江豚脊背上许多的小疣突);“懒妇鱼”身上脂肪很多,大的鱼逮到能得到三、四斛油脂。这些油脂可以做灯油用,晚上读书学习、纺织做活,用它照明,灯光很昏暗;但要是搞宴会、歌舞等娱乐活动,这个灯光就非常明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一是古时候婆媳矛盾异常尖锐; 二是过去用野生动物的油膏制作的油灯,读书学习肯定是不过关的,只能用来搞舞会。 南朝任昉的《述异记》、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都记录了这个悲惨的故事。 明末的张岱在《夜航船·卷十七四灵部》中,确定了”懒妇鱼“就是江豚:“江南有懒妇鱼,即今之江豚是也。鱼多脂,熬其油可点灯。然以之照纺绩则暗,照宴乐则明,谓之“馋灯”。“ 背负着这样恶劣的外号,江豚还能面带愤怒而不失优雅的微笑,只能说,它的修养真的很好。 长江江豚:......(愤怒又不失优雅的围笑) 02 明代万历年间,江豚不幸被列入军用物资,兵部下令捕杀江豚。兵部研究出一种武器,要用江豚制作火器弹药。根据一本叫《练兵节要》的教材,明代战阵之中火攻最为要务,用之合宜,无有不胜。火攻的要器有火炮、火箭等,都需要大量的火药。 火药的成分多达几十种,有火器专家发现江豚的“油骨能逆风”,特别把江豚名列其中。 书中还有一首火攻阵里神器诀:“须教加入江猪骨,骨煆为灰肉炼油,油拌硝灰性烈······”。 书中还记载了一种“先天水火药”,以江豚油为主。 《练兵节要》有关江豚为火药原料的记述用江豚制作火药的书,还有其他兵书如《武备志》、《兵录》上皆有记载。 如:狼粪、艾肭、江豚骨、硝火、硫火、箬灰、桦灰、杉灰、江豚油,狼粪二味加江豚煆骨为灰,炼卤为油,拌以硝硫等药晒焙极干,二八分配火药用以火攻,风逆愈劲,烟淡蔽天。 江豚的骨、肉、油都是当时造火药的原材料。 兵部下达的文件到达了镇江。 镇江派出专业捕捞渔船去捕杀江豚。 可惜的是,江豚十分敏捷,不被引诱,东跳西蹿,竟然逃掉许多。 《京口三山志》留下了这样的记载:“万历间,兵部檄取其脂,以为火攻具,而黠甚,竟不可饵而得也。” 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善良的镇江人,故意放这种水中精灵一条生路的。 03 过去,镇江焦山——金山这一条线,有不少江豚。 明末的张岱经过镇江时,乘舟往焦山,旅途看到很多江猪子,围在船边要东西吃。于是,张岱给它们投食喂饭,这些动物驯服的乖乖巧巧,像个小孩一样吃食物,这事记录在《陶庵梦忆》里。 明朝人把江豚当灯油原料、火药原料、要饭的。清朝人则是把它们当作一种神物来观赏。 清朝时候,皇宫里有一套《清宫海错图》,里面的江豚就很神奇。 《清宫海错图》里的江豚 乾隆年间,江南道监察御史谢振定到镇江视察漕运工作。 公务之余,他同友人梦楼先生相约游览焦山。夜晚,乘船驶往金山,谢振定在船上欣赏夜晚江景。行船途中,江面出现了江豚的身影,时远时近。皎洁的月光洒遍江面,静悄悄的夜,只能听到船的摇橹声与大雁的鸣叫交相呼应。 这时,一头头江豚浮出水面,有的远,有的近。 此情此景,可让谢大人高兴坏了,拍船叫绝——世间还有比这更有乐趣的事吗?他忙叫人摆上酒菜,一边喝酒吃菜,一边写诗作记,写出一篇《游焦山记》的好文章来。 也不知道咋的,清朝后期,来往船家对江豚越来越敬畏起来。 他们常常把大风大浪造成的“折橹翻船”与江豚的报复联系起来。 《点石斋画报》中所描绘的“江豚为祟”清代画家赵之谦的《异鱼图》 船人见到江豚、白鱀豚迎着风频繁露出水面,就知道即将要风浪大作,赶紧返回,时间一场,民间故事里就视它们为预报天气、保佑行船的江神了。虽然江豚长期以来被谣传为“长江里会吃人的江猪”,但它们实际上都非常温顺,而且深受渔民崇拜。 江豚的数量可能如今只剩下千余头,它们现在比我们的国宝大熊猫还要少得多,而且还在不断减少。 现如今,随着长江镇江段开始全面禁捕后渔业资源开始回升,同时,长江到了五峰山附近江面变得开阔,江北水流变缓还存在回流,有利于这种大型鱼类停留游弋,为江豚家族提供了“猎场”,已经从”江猪子“变为“水中大熊猫”江豚更多的回归了,相信长江镇江水域的环境将越来越好。分享: 老镇江 镇江的味道 看这些镇江的记忆,已淹没在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xzjb/61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决明子茶的功效与作用,决明子茶可以天天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