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种好野花组合,这篇文章讲的全面
秋播优点一:早开花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通常比春播的早发芽早开花两周左右,这一特性和草坪种子相似---秋播的草坪比春播的成坪要快。 秋播优点二:时间更充裕 秋季播种,园艺师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春季天气复杂多变,而秋季的天气要好很多,播种不会因为降雨而耽误,也不会有时间限制,在,某个特定的时段必须把种子播下去。其次,比起忙碌的春天,园艺师在秋季的工作时间更充裕,所以秋播时,只需要选好地,整一整,然后在土壤上冻前播下去。 优点三:杂草控制更容易 秋播在整个生长季节结束后进行,而此时杂草种子也进去休眠状态,草种休眠期非常有利于播种。 组合系列选择 不同观赏期内主要花色4月至6月,由红、橘黄、金黄、玫红向蓝、紫、淡粉、乳白过度;6月至8月,以蓝、紫、淡粉、乳白为主;9月至10月,以红、橘黄、金黄、玫红为主,间或点缀冷色系花色。 不同季节播种组合选择冷季型组合以秋播为主,春播为辅,主要针对一年生耐寒花卉、二年生和耐寒宿根花卉,如矢车菊、花菱草、高雪轮、二月兰、虞美人、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暖季型组合以春播为主,夏播为辅,主要针对一年生耐热花卉和宿根耐热花卉,比如百日草、硫华菊、波斯菊、醉蝶花、黑心菊、中国石竹、紫松果菊等。 不同地形抗性需求林下要抗倒伏、耐阴、耐旱、耐湿,郁闭度大于20%;坡地要抗倒伏、耐贫瘠、耐粗犷管理,大于45°喷播或条播;水边要抗倒伏、耐湿、耐粗犷管理,高低错落从而取得野趣盎然的效果;空地要抗倒伏、喜阳、耐旱,整齐度良好的野花组合。 1、播种前准备 ①将平整好的土壤进行30-50cm左右深度的翻耕,去除杂物,疏松平整好。②面积较小的直接播种,面积较大而不好掌握播种进度的,先将待种地块进行均匀面积划分,要求是播种者可以掌握的大小地块,同时,也把种子进行与面积对等的分割成适量的小份额,然后,把小份的种子分别播到划分好的小块土块里。如此可均匀的撒播种子。 ③播种前将种子充分混合均匀,避免因混合不均匀而出现的品种生长分布不均现象。 ④建议用准备好的沙土进行充分混合,再进行播种,也有的种子需要事先用不同温度的水浸泡。 ⑤按事先计划好的不同比例的播种量直接均匀撒播在整理好的地块上。将种子事先浸泡或混合潮湿的沙子再撒播是很好的处理办法。混合沙土的比例为沙土:种子=2:1或3:1 不同应用系列选择宿根组合该组合全部使用宿根花卉,保证种植当年可见到效果,株高在40厘米至70厘米,播种后一个月可陆续开花,表现最佳的是第二年,从早春到秋末花期不断,花色丰富。而且其耐寒耐旱能力强,适应性强。常用的品种有麦仙翁、翠菊、大花飞燕草、芙蓉矢车菊、黑心菊、花菱草、金盏菊、马利筋、满天星、虞美人、蛇目菊、中国石竹、羽扇豆、宿根天人菊、宿根蓝亚麻、蓍草、耧斗菜等。 耐阴组合适合林下种植的组合类型,株高50厘米至70厘米,见光率在30%至50%条件下表现出色,丝毫不见光的全郁闭条件下不能种植野花组合。主要由耐阴品种组成,以宿根花卉为主体,花期从春到秋,可成片种植,也可点缀在林下,勾勒出一片色彩斑斓的景象。组合维护简单,景观效果稳定,可持续多年观赏。常用品种有硫华菊、七里香、麦仙翁、波斯菊、飞燕草、二月兰、黑种草、蛇目菊、柳穿鱼、甘野菊、蓍草等。 耐湿组合主要应用于湿地、岸边、池塘周围,要求选择的花卉具有耐湿、耐盐碱性强,植株高在50厘米至70厘米,为湿地增添更多色彩,常用品种有千屈菜、虞美人、麦仙翁、鸢尾、硫华菊、孔雀草波斯菊、百日草等。 色带组合株高40厘米至70厘米,适应景观效果需求多元化,色带组合应用越来越多,尤其适合道路色带交替和有坡度的地形,表现出壮观、靓丽的特点,粉色、红色表现效果最佳,花色亮、花期长;而红色、蓝色、白色带是作为景观色彩丰富的补充较为合适。常用品种有虞美人、百日草、硫华菊、波斯菊、孔雀草、月见草、鼠尾草、滨菊等。 1、种植技术 播种时间野花组合根据观赏期不同,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播种,温度控制在8℃以上,35℃以下。秋播,9月中旬。次年4月中旬至6月为观赏期,播种后需覆膜保温,播后5个至6个月进入盛花期;或者11月播种,次年5月为观赏期,5个月至6个月进入盛花期。春播,3月20日至4月10日,6月至8月进入观赏期。夏播,7月至8月,9月至10月进入观赏期。需要注意的是春播和夏播播种后都需覆膜保湿,播后2个月可以进入盛花期。 2、播种量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每平方米播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2克至3克,每种野花组合均有一个最大播种量和最小播种量。最小播种量约每平方米粒至粒种子(约每平方米0.6克至1.2克),这个播种量是在土壤条件较好、组合种子均偏小,杂草控制得力的情况下,为建立一个较好的点缀花簇而确定的。最大播种量为每平方米粒至粒种子(约每平方米1.5克至3克),当土壤准备不够充分、杂草较多或要求最大限度地突出色彩效果时,需要这一播种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每平方米2克至2.5克较好,除非特殊情况,应避免超过最大播种量进行播种,否则多年生宿根花卉有可能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3、场地整理 清理地表垃圾、杂草及枯枝落叶,若场地之前种植的是白三叶等植被,需要连根拔除。杂草丛生的地方,需要播种前防治杂草,整地前浇透水,以促使杂草萌发,之后,犁耙清除即可整地播种,或杂草长出后喷施草甘膦或荒草净类的除草剂,将第一茬强势杂草控制住15天至20天后再进行播种。翻地前灌水,改善20厘米至50厘米土层内土壤墒情,利于播种后的发芽生长。过于瘠薄土壤,翻耕时每亩地加入磷酸二铵20公斤,磷肥10公斤,尿素5公斤进行改良。灌水施肥后,1个至2个晴天可翻耕,翻耕深度不低于20厘米土层。用扒地机或人工铁扒操作,移除砖头、石块、树根、树块等杂物,保墒,并为播种做好准备。 4、播种方式 依种植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面积较小时,可手播或用气旋式播种机播种。用干燥洁净的沙子和种子混合,比例为沙子∶种子=1:1或2∶1。根据地形,划分出各块地的面积,称取相应的种子,每块面积最好不要超过1亩地,目的是为了种子播种的更均匀。播种后,用木耙轻轻耙一遍,覆土厚度不得超过种粒直径的2倍。若大面积播种,如5亩以上,最好使用条播。条播最大行距为6厘米,覆土不要超过0.5厘米,播后用镇压机压实土壤,使土壤和种子尽可能紧密接触,在陡坡、山地以及其他不能使用一般播种设备的地块,可用喷播机播种。喷播机可将种子、水及其他混合物组成的浆液喷到土壤上。一般说来,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或灌溉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采用喷播效果较好,这种方法可使种子与土壤的接触达到最理想状态,播后覆盖无纺布或草帘保湿,压实后就可覆盖。后喷水,保证10厘米的土层湿润,播后8天至10天出苗率在60%至70%左右移除覆盖物,并保湿到20天。 5、播后管理 浇水播种之后喷头喷水,保证10厘米的土层湿润,播后15天大部分品种可出土,所以15天内一定要保证土壤湿润,以防风大,土壤风干,影响发芽,此期间主要是喷头喷水为主。播种15天至20天后,出苗率在60%至70%左右移除覆盖物,此时就可以进行灌溉了。当土壤湿润到10厘米至15厘米深时,种子生长就可以有充分的水分供给。在夏季高温时,灌水应避免在中午进行。 6、杂草控制 ①根据小苗生长情况,一般在1个月后开始进行杂草的拔除、间苗等工作。这个时期一定要注意区分好杂草和花苗,在不能很好区分的情况下要向专业公司专业人员现场请教,否则宁愿不着急进行除杂工作。 ②生长期,每月清除一次杂草是保证野花组合如期绽放、并使得整体表现上佳的重要条件。 ③建议将杂草控制分两步进行,首先是在播种种植前浇水以促进荫发、犁耙清除,或施用除草剂等;其二是在花种荫发时及时清除杂草,以免蔓延。 7、修剪及整理 ①盛花期过后,进行简单的去除残花、枯枝叶等工作,以保证景观效果的完整性。重点区域应该随时进行残花的整理工作。 ②要想使野花组合始终保持较好的观赏效果,就必须控制不令其结实,一般在结实期用剪草机将其修剪到10至15厘米的高度。但是一些情况下,为延续第二年的景观效果,应保证一定数量的品种完成最后的结实过程,使得种子人工或自然成熟脱落、并均匀撒在地上,进行第二年自播繁衍。 ③全部花期结束后,在入冬前,浇透最后一次水,剪掉枯败的地上部分,待翌年春天重新萌发进入下一个生长期。 ④在进行秋播准备土地时,要清除有碍种子与土壤接触的地面杂物,包括枯枝落叶等,以利种子自播繁衍。 8、水分补充 野花组合栽培养护中,水的管理是关键因素。 ①种子播下后即开始浇水,原则上是在发芽前期和小苗生长前期这段时间,每天喷淋1-2次水,保持土层10厘米左右的潮湿,绝对不可半途停止水的供给。 ②随小苗生长后,逐渐减少浇水量。但在一个月的小苗生长期内,应该保证水分的充分供给。在炎热的夏季,需要多达10毫米的水分供应。 9、补播 补播是维持野花景观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在来年春季土壤化冻后补播,补播是采用在土壤表面开沟的方法,保证土壤和种子良好接触,播后4周至6周土壤必须保持湿润,保证种子顺利发芽,播种量在每平方米1克至2克,让整个种植空间密集覆盖,保证野花景观效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xzjb/672.html
- 上一篇文章: aroma荼蘼奢华修复手工皂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美图走进中山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