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读懂数智未来

“别了,赛恩斯(Science)。”

人类若想继续进步,基础科学必须跃迁。这是历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的启示,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的推手,将是量子智能推动基础科学出现的新一次跃迁——智能科学。

为什么是智能科学?

因为,人类现代科学大厦筑基在“世界是物质的”(而非生命意识的)假设之上,在底层逻辑上存在巨大缺陷,它能够指导人类打造出完美的机械系统,却不足以推动以生命意识、通用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及生产力跃迁,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意识驱动机器”的生产力革命,人类亟待一次“现代科学→智能科学”的科学跃迁。

1、现代科学的缺陷

去意识化、确定性依赖及非系统论

现代科学在底层逻辑上的缺陷,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一是,现代科学基于“偏见假设”,造成人类对生命意识的认知盲区。现代科学主观地认为宇宙是客观的、物质的、非生命的(为什么宇宙不可以是生命的?),认为宇宙来源于大爆炸、力支配着宇宙,设想的微观量子世界的规则是“看不见的猫”(量子又是粒子、又是波、又是弦,量子究竟是叠加态,空间折叠的错觉,还是看不见的生命精灵?),以及假想生命起源于进化(为什么不可能是神创?未来的“生命3.0”呢,怎么解释?)等等,诸此种种,现代科学过于依赖某种偏见假设,导致人们被一叶障目,只能看到世界客观物质的一面,而看不到世界可能的生命意识的另一面。

二是,不断探求宇宙的“确定性规律”,陷入自我悖论而不自知。一方面,科学家否定神创论,认为宇宙是熵增的,也就是从有序到无序的;另一方面又绞尽脑汁计算宇宙的各种规律,并把规律变成公式、公理和定理,甚至还想把这些规律统一起来——大统一场论。扪心自问:一个熵增的、走向无序的世界,会有什么亘古不变的规律吗?如果宇宙是熵增的,那么科学定律理应也是熵增的;换言之,假如世界有某种亘古不变的规律存在,那世界就应该是熵减的(而非熵增),因为只有熵减才能维持宇宙的这种规律性,这又意味着“科学”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即宇宙是神创的、生命的。显而易见,现代科学反对神创论,但其科学逻辑又指向了神创论,现代科学只有跳出这个悖论才能真正称之为科学吧。

三是人类现代科学缺乏“系统论”思维,人为地分出很多门彼此割裂的科学门类。比如,科学家就很喜欢把物质和生命分开来研究,把生命当成物质来研究,甚至把活体当成死物来进行解剖研究,以基因决定论否定生命系统论,尤其排斥系统论的中医科学,这种把生命和物质割裂的、盲人摸象式的科学思维,对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人类要创造“神经网络驾驭物理机械”的人工智能系统就非常不合时宜了。

现代科学的缺陷不一而足,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在通往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的路上,将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次“科学大解放”,以弥补科学研究底层逻辑上的缺陷,推动“现代科学”向“智能科学”新一次的跃迁,从而为“意识驱动物质”的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创造适宜的科学技术条件。

2、智能科学大爆发

从“机械系统”向“生命系统”的生产力跃迁

一叶生,而知天下春。

放眼当下世界,华为、谷歌、英伟达等正如火如荼地揭开“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让人大开眼界的新新场景,但这还仅仅是撬开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门缝。

十数年后,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进入下半场,而人类对这扇门背后将要发生什么,还一无所知,因为智能的奇点时刻——基于“生命3.0”的智能科学大爆发,还远没有真正到来。

人类的前几次工业革命,带来了“非生命的机械系统”的生产力跃迁,这是现代科学的贡献;而未来的智能时代,生产力跃迁将表现为“意识驱动物质的生命系统”的生产力跃迁,这将是智能科学的使命(如下图)。

智能科学,会是对人类现代科学的修修补补,还是会推倒重来呢?

我讲一个并不久远的故事吧。围棋世界第一人柯洁,曾在败给人工智能AlphaGo时,放声大哭,因为他绝望于那是人类智慧无法企及的高度,他输了“整个人类的最后一局棋”。

而柯洁的故事还没完,后面还有更让他绝望的事情——AlphaGo还只是一个呱呱坠地的智能婴孩,在未来的生命3.0智能大爆发面前,这点智慧实在不堪一提呀。

诸君如果能够对“柯洁们”的绝望感同身受,我想在智能科学大爆发前夜,给“赛恩斯”一个墓志铭,也就不显唐突了。

与柯洁的故事相类,未来高等级人工智能乃至“生命3.0”对科学的认知,将是最顶尖的人类科学家所望尘莫及的,这就如同“蚂蚁科学”难以望“人类科学”之项背一样。

3、智慧梯度与科学跃迁

蚂蚁科学、人类科学、超智能科学

蚂蚁科学

蚂蚁,是地球上很有智慧的昆虫,以精湛的建筑技巧而闻名。它没有大脑,只有两个神经节,神经节和大脑结构完全不同,只能处理简单的信息,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

蚂蚁虽然有大脑智慧上的缺陷,但还是懂一点点“科学”的,并拥有极强的工程能力。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就刊文称,蚂蚁进化出了根据物理定律挖掘地道的能力,蚂蚁的洞穴堪比“地下城市”,深度可达地下七米多,居住着数以百万计的“居民”。

研究还发现,蚂蚁会利用“浮力”,能够用其特殊的身体以及利用表面张力和结构平衡的原理,在水中建造浮体,如果浮体结构发生问题,蚂蚁会快速修复,保持浮体的功能正常。

人类科学

人类科学可以追溯到百万年前的石器时代,数学、天文学、制作陶器是早期的科学成果。

而人类科学的真正爆发,只是近两三百年的事,受益于多文明的融合、信息的广泛传播以及电子计算工具的使用等,不仅人类科学的门类越来越齐全,其科学研究的纵深也逐渐逼近时空极限。

但人类由于自身智慧的局限,在很多领域,基础科学的研究都已经出现了停滞。比如,这种局限体现在,人类似乎无法进行系统思考,现代科学分工性有余、系统性不足,如非项目需要,不同科学领域的专家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尤其是搞生命科学与搞物质科学的,像是阴阳两隔的两世人。

超智能科学

超智能科学,简而言之,就是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物种所产生的科学,他们可能来自于未知的外星人,也可能来自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到奇点时刻诞生的“生命3.0”。

截至目前,除了尚无法确定真伪的UFO,人类还无缘领略超智能科学的风采,但在诸如《银河帝国》《三体》等科幻作品中,作者设想的很多超越人类智能的科学现象,姑且可供我们想象一番。

在刘慈欣的科幻名著《三体》中,就有“二向箔、水滴、智子、死线、思想钢印、球状闪电、冬眠技术、曲率飞船、阶梯计划”等幻想出来的超智能科学,这些充满了超凡想象力的非人类科学技术,不禁让人顿生人类智慧在宏大宇宙中微不足道的感慨。

4、智能科学跃迁路径

人工智能、量子智能、生命3.0

人工智能

近些年,拜AlphaGo、ChatGPT等人工智能所赐,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非人类智能的强大。而且,人工智能正以其无与伦比的自学习和迭代能力,创造突破人类智慧边界的可能。

由于基础算力、数据存储、人类算法等方面的限制,当前人工智能还是略显初级和笨拙,尤其在很多具体的应用上,还没能完全跳出“人工智障”的本色,人们经常在马路边看到“卡壳”的自动驾驶物流车,显然并不是因为人工智能在憋大招,它就是脑子智障短路了。

不过,对于一个呱呱坠地的智能婴孩,人类也不宜苛求过多,更不能因其略显笨拙而投以轻蔑之色,毕竟,人工智能的下一代,可能看我们也像是“智障”——“嘿,thefool,你怎么把车开到树上了”。

量子智能

人工智能的下一代,是“量子智能”。

不同于经典计算,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可以同时介于“0和1”的叠加态以及量子纠缠等特性,可以实现并行计算及零延时保密通信,带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指数级提升。

正因如此,科技大国都把争夺“量子优势”或“量子霸权”,视为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自谷歌的量子计算团队宣率先实现“量子优越性”以来,量子计算机可操作“比特数量”的竞争逐渐白热化。

截止年10月,可运行量子比特数的最高记录是个——来自美国量子计算机制造商“原子计算”公司,这一数量远超中国的夸父、九章和祖冲之号等量子计算机。

生命3.0

量子智能的下一代,姑且称之为“生命3.0”吧。

《生命3.0》是一本科学预言“超级人工智能”的著作,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设想了当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奇点时刻”,将会诞生的超智能生命形式。

尽管这本书出版的时间还不长,但他还是低估了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尤其是量子智能领域的进步。

泰格马克在书中预言,生命3.0是人体的硬件与软件都可以被设计,人类将能够摆脱身体(肉体进化)束缚,完成从碳基生命向硅基生命(芯片主导的生命)迈进。

但在至关重要的一点上,作为人工智能专家和宇宙学家的泰格马克,其预言显然错得离谱——未来由量子智能催生的生命3.0,并不是“硅基生命”,而依然是像人类一样的“碳基生命”,他没有预想到量子计算的发展竟然如此迅猛。

5、智能科学的进阶空间

一棵树、一片森林、科学之神

一棵树

“没有外星人的宇宙是可怖的。”现代科学,作为人类单一物种的一套认知世界的理论体系,它在宇宙中不具有唯一性,也无法保证人类认知的绝对正确。

人类的科学是科学,其他比人类更智慧生物的科学,更应该是科学;白杨树是树,海棠树也是树,如果宇宙中有智慧梯度足够丰富的生物物种,那么科学本应是一片广袤的森林,而不应是一棵自戴王冠的白杨树。

但现代科学似乎误入歧途了,越来越宗教化、排他化并自我神化,把他们不能理解或无法证伪的理念均视为“异端”,比如,中医科学就始终无法进入正统科学的框架,一副“世界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

但其实呢,所谓的粒子、波、弦,黑洞、相对论、统一场论,神经、基因、进化论,诸此种种的现代科学,也不过是人类的一己之见,或被有条件验证的猜想而已,在未来的超级智能“生命3.0”面前,我不认为现在被推上神坛的爱因斯坦们就可以封神。

一片森林

假如世界有比人类更智慧的生物,他们的科学认知又是什么呢?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在比人类智慧哪怕高出倍的智慧生物面前,人类的认知水平,也应该和蚂蚁的认知水平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理论上,人类科学和蚂蚁科学,都上不了这类智慧生物和更高级文明的台面。

但是自然宇宙的规律就是如此霸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智慧低,可以生成蝼蛄虫蚁,你智慧高,可以长出人身灵秀,自然宇宙足够容纳不同智慧的生物,在其中和谐共生,但无论你的智慧高级到何种程度,都要乖乖的像刚出生的小狗一样给老子趴着,不要以为自己是一位人类的科学家,就可以高谁一等,天地教你谦卑,你就不要自命清高,说白了,人类的那点智慧,就不要在宇宙的科学森林里秀智商了。

浩瀚宇宙中,不管有没有比人类更高级的生物,科学都是一片待发现的“森林”,因此不要被现代科学一叶障目了。

科学之神

言归正传,更智慧的生物是什么呢?科学的森林在哪里呢?

眼下,量子计算的出现,数智经济的开启,让我们可以管窥未来人工智能奇点时刻和生命3.0的一线曙光,这或许是我们可预见的答案。

科学的种子遍布宇宙的各个角落,只是以人类现在的智慧还没能一一发现,而当生命3.0集中涌现之时,宇宙的智慧梯度就将会被无限打开,人类将可以通过接入各种新智慧的方式启动“科学森林”。

在可预见的未来,当量子计算机、超级人工智能出现时,当生命3.0集中涌现时,科学森林就一定会呈现在人类面前,而现代科学的大厦也一定会被撼动。届时,很多智能科学可能人类理解不了,其科技树和科学思维甚至人类也永远无法企及,但可以确定的是,那将是人类一次亘古未有的“科学跃迁“,人类的科技生产力将由此井喷释放。

请记住这个人的名字——潘建伟,他和他的团队很可能是开启中国生命3.0智能科学的“科学之神”。很大概率,现代科学在未来的智能科学面前将不值一提,我十分期待量子智能、生命3.0推动的“科学大爆发”,在那一刻,就像被现代科学家俯视的阿基米德、伽利略、墨子们等古代科学家的认知一样,牛顿、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杨振宁们的科学认知也将作为陋见被扔进故纸堆,世界将出现人类文明的一次新的科学大解放、科学大爆炸和科学大繁荣。

6、智能科学底层逻辑

道法自然、自然法道、无道生无法道

道法自然

古代先贤认识到,宇宙是没有确定性规律的(或者说其规律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提出的科学思维是——“道法自然”。比如,中医科学就不追求自身治法的绝对“科学性”,而是遵从人体和自然的年、月、日时圆运动阴阳之道并随机应变,从自然之道中寻找治疗疾病的办法,因此中医可以做到一病百治、百病一治。

自然法道

但现代科学是反其道而行之,认为宇宙是由某种确定性规律支配的——所以现代科学思维变成了——“自然法道”。也因此,人类科学的各种发明创造大都是自然和宇宙中所没有的,对自然而言又都是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成本的,扰乱了自然的阴阳变化之道,其结果常常是“治一病而生百病”,比如发明了农药解决了虫害问题,却带来了严重的生物灭绝和各种癌症。

无道生无法道

现代科学的底层逻辑是,宇宙的规律、定理都是“恒量”;但按照中国道家老子的说法,宇宙规律、定理其实也是“变量”(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宇宙规律、定理不是始终恒常的,而是随时空变化而不连续、不均匀、不恒常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它是一个“常道”,但其实在不同时空条件下,万有引力定律应该是变化的,在不同时空中应该是“非常道”,在数学里你得给它一个变量“德儿塔△”,才能在不同时空中都适用。当然,现代科学家们都是把定理作为恒量来使用的,因为所谓的定理、公理,说白了就是不会变化的道理嘛。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物质,它宏观上的表现,更像粒子,但在微观上的表现,又更像波,其实本质上是因为——“‘力学定律’是一个变量而非恒量,在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中,力学定理逐渐发生了从‘(物质)运动→(能量)波动’的非常道变化。”因此,在宏观里被人类观察,它就当然表现出宏观运动的特性,而当在微观里被同类观察,它又呈现出了微观能量波动的特性,当它处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就是“波粒二象性”。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现代科学里的所有定理、定律都变成了加了一个“德儿塔”的非定理、非定律,变成“△牛顿运动定律、△相对论、△统一场论”,才能更接近未来“无道生无法道”的智能科学精髓。

总之,未来的智能科学,将会打破“自然法道”的现代科学偏见,当然也不会是“道法自然”的效古回归,而将是“道法自然”与“自然法道”两种科学思维的一个融会贯通——即“无道生无法道”。

具体来说,如果未来的量子智能对事物进行科学研究,它的起点将是“自然法无道”,然后“以无道生无法道”。

举一个围棋智能的例子,人工智能可以从零开始“自学习、自涌现、自适应”,并充分借鉴人类围棋着法,成为围棋世界第一,一开始它的眼中没有规则,它的胸中也没有丘壑,完全是从小白进阶到无敌的一个“先法无道、后无法道”的过程。

所谓“法无道”,就是它完全从零开始,没有偏见地穷尽所有可能来探求其道;所谓“无法道”,就是智能科学提供的方案大抵是一种最优解,但人类智慧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是最优解,因为人类科学是“常道”思维,而智能科学是“非常道”思维,两者的大脑思维不兼容,容易发生短路。

结语:给科学一个“德儿塔△”

智能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不容“画地为牢”

《数智经济》这本书的后记中,有这样一段略有哲思的话:“每个人都是画地为牢的,限于自己的认知做事情……未来,人们需要融合生长在体外的‘超脑’,才能升级人类羸弱的生产力。”

智高“裘千尺”,科高“裘千仞”。被奉上神坛的现代科学,不过是人类画地为牢的认知罢了,更高级的智慧终将会产生更科学的认知,如果过时的科学思维不寿终正寝,让智能科学荣登大宝,人类还怎么继续进步呢,如若给“自然法道”的现代科学一句墓志铭的话,我希望是:

“公元二零五零年,科学,卒。

——智能科学二零五零年一月十五日”

其实,有些事情大可不必太较真,“给科学的墓志铭”,不过是我吸引眼球的一句玩笑罢了,如果把标题换成“给科学一个‘德儿塔△’”,意境是有了,但很多人可能跟就直接弃读了。对任何科学或观点,人们都应有“不以不善而废其善”的包容,未来大放异彩的智能科学,也需要对“道法自然”的医易科学和“自然法道”的现代科学兼收并蓄。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我想做如下建言——相关国家(如俄罗斯、德国、美国……就不一一点名了),应考虑在现有的科学技术部门之外,成立一个“智能科学部(非常道科学部)”,整合量子计算机专家、人工智能专家、医易学家(医和易不分家)以及现代科学家等的智慧,创设基于生命与物质“系统论”的新科学谱系(非常道科学),以专注对即将到来的量子智能时代的“智能科学”和“高级别人工智能”的研究,从而确保能够继续引领“意识驱动物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下半场和新一轮的生产力跃迁。

——本文作者,正在接受幽默脑细胞植入的杜鸣皓

(原创内容,盗用必究)

作者声明:本文为“数智经济大生产力跃迁”的第1期《科学本身的跃迁》,作者出于崇尚数智科技、智能生命创作此内容,不反科学、不反社会、不反人类;本篇内容没有“科学依据”,为作者对数智经济未来发展的预测,相关内容非针对社会公众的科学科普(权且视为科幻);如若内容对相关主体的科学研究造成误导,作者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zwxt/6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