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归晋之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八卦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前文我们说到,陇右地区鲜卑族叛乱,屡破官军。所以朝廷需要派一名有威望和智谋的重臣前去镇抚。于是司马炎任命贾充加都督秦凉二州诸军事,出镇长安。 可是贾充不想走啊。好友荀勖及时的送上锦囊,让贾充安排人,向皇帝建议,给太子完婚。这个样,贾充就有理由留在洛阳不用出京了。 贾充大喜过望,立刻以募兵需要时日为由,拖延离京时间,同时抓紧钻营,谋筹把女儿嫁给太子。 太子就是司马衷。 司马衷是司马炎的嫡子,但不是长子。长子叫做司马轨,遗憾的是两岁就夭亡了。他们两兄弟的生母都是晋武帝的武元皇后杨艳,娶自于大名鼎鼎的弘农杨氏。 晋武帝虽然好色,后宫佳丽不止三千。但是和皇后的感情非常好。所以尽管司马炎生了二十六个儿子,无论从立嫡立长还是和皇后的关系来说,只能选择司马衷为太子。 年,也就是司马炎篡魏称帝的第二年,年仅九岁的司马衷就被立为太子。安排了饱学宿儒做老师,专门辅导太子。但这时候孩子小,学习成绩不好也没引起多大的重视。都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大了就好了。太子吗,又不是当学者,能处理政事就行。 贾充钻营要把闺女嫁给太子的那年,司马衷十二岁。已经显现出智力方面有些欠缺。不光司马炎就连有些外臣也察觉到了太子不成器。 司马炎难免会动换太子的念头。但是皇后苦苦求情,说太子就是立嫡立长,既然立了怎么能换呢?恰在这时,贾充的夫人郭槐进宫来提亲。 投机钻营,贾家人都擅长。所以贾夫人郭槐早就和杨皇后成了闺蜜。而这个时候杨皇后也正渴望有朝中重臣做外援。如今整个大晋最重的臣谁还能重过贾充?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前文介绍过,贾充先是娶了李家的姑娘李婉,生了两个闺女后,因为受父亲牵累,被贾充离婚。然后贾充又娶了这位郭夫人,又生了两个闺女一个叫贾南风,一个叫贾午。都有故事,容后细表。 目前太子的婚事被摆上议程。晋武帝认为贾家种不好——嫉妒心强,没儿子,并且他家的闺女都长得不怎么样,个子矮,还黑。 晋武帝属意的是卫瓘的闺女——高、白、美,而且卫家种好,儿子多。 卫瓘,我们前文介绍过。也算是名门望族,从汉到魏晋,世代都是高官,偏偏他和贾充极不对付,打发贾充去关陇平叛,就是他出的主意。贾家和卫家都在朝中有一班党羽。于是乎,本来太子娶媳妇是一件喜庆事,却变成了两党之争。 但是因为贾家这边走活了皇后这步棋,又不失时机的撺掇朝内党羽在晋武帝面前摇唇鼓舌,内外夹攻下,司马炎妥协了,同意了贾家闺女嫁进来。 这个闺女叫做贾南风,这年十五岁,长太子三岁。到底是贾家的闺女,一入东宫,立刻牢牢把太子控制在手。其他妃嫔再也别想得到太子宠幸。太子睾丸中本就不多的几滴龙种,只能灌溉她。 这个事刚刚消停了,年开始,洛阳忽然爆发瘟疫,到年,据统计,洛阳人口死亡过半。 就连皇后也死于这场瘟疫。 这时候晋武帝最爱的是胡夫人。皇后担心她死后会立胡夫人,恐怕会对太子不利。所以苦苦哀求司马炎,一定要娶她堂妹杨芷为正宫皇后。 晋武帝一来是耳朵根子软,缺乏点做帝王的英武果断,二来也是太爱媳妇,流着泪答应了。杨皇后放心了,死在了晋武帝怀里。 晋武帝立刻实现皇后遗愿,娶杨芷为皇后。杨芷是杨艳的堂妹,她的父亲叫杨骏,立刻成为当朝国丈。 姐妹情深 但没想到的是,晋武帝也染上了瘟疫,病倒了。 以前光在史书上看到,某年某地大疫,死亡多少多少人。如今是真正体会到了疫情的厉害,这一次大疫已然三年了,还不知道何时能过去。尽管现代医疗条件和那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面对病毒依然束手无策。何况那时。虽九五之尊也没任何办法,只能听天由命。 晋武帝弥留之际,在他身边伺候医药、参赞机密的是贾充、荀勖、齐王司马攸三人。那么皇帝一旦不治,将由这三个人全权处置后事,掌控朝政。 前文介绍过,司马攸虽然是司马昭次子,但是一出生就过继给了司马师,成为司马家族长房长子。司马昭一再声称,他死后这个世系还是得回归司马师一脉。 所以啊,司马攸才是司马家族重点打造的接班人,司马炎不过是插曲。 偏偏司马攸非常争气,学问好,风度也好。在朝野的雅望不能说第一的话也难说第二。要知道在魏晋时代,一个男人长得不够标准,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 司马炎表面上和这个弟弟非常和谐。但是他这个位子毕竟是把弟弟拽下来自己坐上去的,心里不能不犯嘀咕。弟弟会不会怀恨在心,以后会不会受到弟弟的清算? 如果他还健康,这个问题或许还会拖下去。这一次大病让晋武帝感到生命的无常,谁也不知道,阎王爷哪会儿就会把自己招了去。 不光司马炎这么认为,朝中重臣也都看清楚了这个问题。万一今上殡天,谁能承继大统? 太子已经十六了,对于他的智力大家都看清楚了。按照当时人们的认知,这个孩子就是傻。其实史书上对于司马衷言行的记载并不多,从这有限的几条记载来看,如果放到今天,通过司马衷的一系列表现,可能会被认定为孤独症。 这时候司马炎篡魏才十年,还没有灭吴。司马炎之后谁能领导晋国人民继续前进还用说嘛?司马炎并没有一言九鼎的威势,重臣的分量确实很重,如果他死后大臣们弃太子于不顾,拥立一位属意的继承人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呢,司马炎的病情居然好转了。 但是这个种子埋下了,此后不断地有人在晋武帝面前吹风,说太子不堪。 递这个话的人又分为两派,一派是认为太子不堪应该换一个接班人,但是换谁都行,只要是个正常人就好。另有一派明里暗里撺弄,应该让司马攸接班。 说老实话,没有哪个父亲愿意承认自己的儿子是个弱智。如果这孩子真弱智,爱孩子的父亲反而会更多地回护这个儿子。更何况司马衷还不是傻,只是大多时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和外人沟通。 司马炎虽然不能承认儿子傻,但是众口铄金,心里不能不犯嘀咕。所以司马炎决定考察考察司马衷的智力。 一次,他把太子东宫的大小官属都招至皇宫内宴饮赐酒,然后用大信封密封文件数件,派人送给太子断决,想在没有东宫官吏作弊帮忙的情况下考考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并让使臣就在外面坐等太子的文件批复。 太子司马衷倒无所谓,反正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贾南风吓坏了,知道这份“答卷”交不好,那就全完了。急忙找枪手抢答,但是找的人不对,在文件上面旁征博引直写得神采飞扬。 贾南凤也看不明白怎么回事,就让宫内一个名叫张泓的小太监看看。这个张泓很有些小聪明,看后说:“太子不好学习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现在在御批文件上广引古文典故,必定会被皇帝看穿,最终会怪罪下来,肯定还追究背后主使找枪手的人。不如直接就事论事,写上判断意见。” 贾南风大喜,对张泓说:“就麻烦你为我好好写吧,日后保你富贵荣华。” 张泓起好草稿后,让太子照猫画虎抄一遍,派一直等候的使臣送交到正在皇宫与东宫僚属及当朝大臣宴饮的皇帝手上。 尽管这份答卷文采不怎么样,但是条理还算清楚,对几个问题的处理意见也很得体。于是,司马炎就把答卷出示给卫瓘等几个对太子不满的老臣。众人虽然明白,可是谁也没有胆量当面拆穿。 尽管司马炎使用了一些手段维护儿子,众人虽然当面不好拆穿,可是背后里不断搞些大小动作,给皇帝施加压力。 就连司马炎信任的张华也竭力推荐让司马攸承继皇位。 当初贾充是主张“废长立幼,违礼不祥”才使司马攸未能接班的。这时就有人对贾充说过,齐王和太子都是你的女婿,不论谁继承大统你都是当朝国丈。所以,还是拥立德才兼备的齐王,既不耽误你家的富贵,也不耽误国家大业。贾充听后没有言声。贾充前妻的闺女贾筌嫁的是司马攸。 这位对太子有拥立之功的人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可见太子司马衷多么让人失望。 大概司马攸也感觉到了天将降大任于他,于是,更加着意自己的形象。对晋朝以及他自己封地内的官吏、人民恩养有加。“降身虚己,待物以信”,并不时劝谏晋武帝务农重本,去奢即俭。他本就才华出众,风度翩翩,再刻意为之,连司马炎同他讲话都感觉有压力,要经深思熟虑后才开口。 就在天平越来越向齐王司马攸倾斜的时候,本来缺乏杀伐果决的司马炎忽然变得强硬起来。一定安排齐王之国,也就是让他离开京都,到自己的封地去。同时,解除了贾充的兵权,然后把张华打发到幽州去了,又让叔叔汝南王司马亮和老丈人杨骏共同执掌朝政。以为把重臣排斥,重用宗室和外戚,就可保太子安全了。 司马炎为什么会力排众议也坚持让司马衷接班呢,是因为司马炎看到了聪明的孙子。 这个孙子叫做司马遹。这个孩子有点来历不明。 《晋书·列传第一·后妃传上》中,最后一条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小女人,名叫谢玖,只是晋武帝的才人。“家本贫贱,父以屠羊为业,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选入后庭为才人。” 司马衷被立为太子,一入东宫,选太子妃就被列入首要大事。“武帝虑太子尚幼,未知帷房之事,乃遣往东宫侍寝。” 只有知道帷房之事的人才能去给别人辅导帷房之事啊。武帝肯定是用过这位貌美如花的谢才人数次,才觉得这位才人聪敏、善解人意,派去给自己傻儿子作性启蒙,教会太子如何“滚床单”。“由是得幸有身。”贾南凤过门后,谢才人知道贾妃奇妒,“求还西宫,遂生愍怀太子(司马遹)。”几年后,傻乎乎的太子进宫朝见父皇,见一个三四岁的白胖小子与数位皇子在一起玩耍,非常可爱,便走过去拉着小孩的手嘿嘿傻笑。武帝远远望见,行至近前,对司马衷说:“这是你的儿子”。司马衷不明就里,只能跪于地上拜谢。 还有一条记载,说某夜皇宫失火,晋武帝出外观察,时年五岁的司马遹拉着皇爷爷的手躲到了暗处。事后司马炎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家伙说:“暮夜仓猝,应严加提防,不应该让旁人看见皇帝在光亮中。”晋武帝大奇。 司马遹六、七岁时,又陪晋武帝到太牢(祭祀部门)养猪的地方观玩,他对武帝说:“这些猪又肥又大,为什么不杀掉给臣下们吃呢,留在这里浪费五谷粮食。”武帝大喜,马上派人杀猪分赐众臣,并抚着小孩的后背对大臣傅祗说:“此儿当兴吾家。”不仅如此,武帝还在朝会上对群臣表示司马遹人品样貌与晋朝开国皇帝司马懿很类似,“于是令誉流于天下”,是无人可替的皇储样板。 编撰《晋书》的是唐朝时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几个功高德勋的老臣,他们之所以这么写,说明他们对司马遹的出处已有所怀疑,只是没有证据不得明言,只好把事实罗列出来,让读者自己推测。 这个八卦不是满足吃瓜群众的偷窥癖,而是因为这个事件直接影响了历史的走向。所以不得不八卦。容当后表。 接力棒交到谁手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zzys/62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穿石渡第二十四章齐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