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杭州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g/161214/5116381.html

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主要包括分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其中藏医药主要分布区域在藏青川甘滇;蒙医药主要分布区域在蒙黑吉辽;维吾尔医药主要分布区域在新疆;傣医药主要分布区域在滇川。

藏医药用药特色

藏药材因本质和习性等差异,大体可分为八大类型,即珍宝类药物、石类药物、土类药物、木类药物、精华类药物、湿生草类药物和旱生草类药物。

濒危藏药—绿绒蒿

藏医药学认为,一切药物都由“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生成。土为药物生长的依靠和根本,水为药物生长所需的汁液,火为药物生长的热能,风为药物生长、运行的动力,空为药物生长、发育的空间。

土性药其性重、稳、钝、柔、润、干,能使身体坚实,主要医治龙病;水性药其性稀、凉、重、润、柔、软,能滋润身体,主要能医治赤巴病;火性药其性辛、锐、干、糙、轻、润、动,能生火热,主要医治培根病;风性药物性轻、动、寒、糙、燥、干,能使身体坚实,精气通行,主要医治培根病和赤巴病;空性药物统帅其他四种药物,遍行全身,主要治疗综合性疾病。其中,火性药和风性药是上行药,土性药和水性药是下行药物。

“土、水、火、风、空”五大元素的作用,使药物具有八性、六味、三化味、十七效能等功效。

所谓八性,即重、腻(润)、凉、钝、轻、糙(粗)、热、锐(速)。六味,即甘、酸、苦、辣、咸、涩。三化味,即药物的六味经过胃液的作用,转化为甘、酸、苦三味。十七效能,即药物的柔、重、热、润、稳、寒、钝、凉、软、稀、干、温、轻、锐、糙、动、燥。

舌对药物的感觉就是味。酸味药能生胃火,增长消化能力,使油脂糜烂稀释,还能顺气;咸味药能使身体坚实,有疏通作用,能治闭塞梗阻症,用以罨熨时则产生胃火,有健胃作用;苦味药能开胃、驱虫、止渴、解毒,能医治麻风、眩晕、瘟疫、赤巴病等疾病,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烂、大小便干燥,使心智敏锐,能治乳房炎症、声音嘶哑等病;辛味药物能医治血病、赤巴病、脂肪增多症,祛腐生肌、愈合伤口,使皮肤滋润光泽。

藏医药学认为,药物服用后,与胃火相遇,这时培根和赤巴被龙消化,甘味、咸味被消化后变为甘味;酸味处于中间阶段,消化后仍为酸味;苦、辛、涩味消化后变为苦味。消化后的每一种药味能医治两种疾病,即藏医的“三化味”理论。

藏药在临床应用复方较多,单味药则很少。藏医药学认为,用药时必须根据病的属性决定其药的味、性、效来组方。味是主导,性、效是对治关系即因果关系。病有其性,药亦有其性,同性治之,必遭其祸,对性治之,必得其愈。在藏医药学理论中,异性对治是首要原则。同理,温与凉,润与糙,稳与动,轻与重等均为互为对治。因此,配方制剂时,要把药味起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全面考虑,把功效起作用的药味加在一起,消化后变化作用的药物加在一起。

蒙医药用药特色

蒙古草原上和森林中生长着丰富多样的药用植物,蒙古族人民在同大自然和疾病的斗争中,用这些药用植物来治疗内科疾病和骨折、外伤,积累了不少的药物学方面的知识。

蒙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分布广。其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且以植物药为主。目前蒙药的品种已多达余种,较为常用的药为余种。其中可分为植物种子、果实类、花类、根及根茎类、全草类、茎叶类、皮类,其他动物类及矿石类等种类。据有关文献统计,目前较为常用的蒙药中,蒙医常用药有余种,蒙医专用余种,内蒙古自治区自产药材占30%,以清热药、祛巴达干药、抑赫依药、祛黄海水药物为主。还有驱虫药、促使热疾成型的药物、粘药、利尿逐水益肾药、破痞去滞药、止咳化痰药、泻下药、止泻药、滋补强壮药等17类。

其中植物药占种,动物药占66种,矿物药48种,其他23种。这些药物中有些是动植物的全体,如方海、扁蕾、香青兰;有些只是动植物体的一部分,如狐肺、草乌叶;也有些是动植物分泌或渗出的物质,如牛乳、珊瑚、黑云香;有些是经过加工制得的物质,如灰盐(草木灰水浸汁经过滤蒸发所得结晶物)、马奶酒(鲜马奶经过发酵而酿成);矿物药中有些是天然矿石,如禹粮土(一种含铁黏土)、青金石等轴晶系或如红铜炭之类的加工品,有的则是诸如龙骨、石燕等动物骨化石。

特色蒙药材肉苁蓉

在众多的蒙药中有不少种药材是蒙药专用品种(即只有蒙医习惯使用的药物),在常用蒙药中约有种。如:广枣,蒙医用于心悸、心绞痛心脏病;沙棘,蒙医用来止咳去痰、活血化瘀;蓝盆花,蒙医用于清肺热和治疗肝热病;文冠木,蒙医用于清热燥湿,治疗风湿、痹症。现代有关科学研究都证实了它们的药效确切,疗效可靠。

蒙成药剂型有10种。即汤剂(煮散)、散剂、丸剂、膏剂、酒剂、油剂、灰剂、搅合剂、草药剂及金石合剂。

傣医药用药特色

傣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个大类,傣药是傣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傣医在临床实践中经过“神农尝百草”般的探索,形成了以绿色植物为依托,动植物药为主,矿物药补充的用药格局。

傣医在治病用药原则上强调以调平“四塔”为主。组方原则按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不足的补之,多余的泻之,寒热混杂的寒热并用、补泻相合,视各种病邪的轻重所偏而有用量之多少差别,以保不致损伤“四塔”。傣族医药中的药物处方,虽然不像中医方剂那样有严格的处方原则,但在治疗疾病时大多数使用的还是由数味药物组成的、相对固定的复方,通过药物的增减以适应患者病情的个体化。有的一方多治,而有的却一症有多方。

傣医“四塔”理论,除用来形象地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外,还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即用药是为了调整患者体内“风”“火”“水”“土”的平衡协调关系,使其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傣医根据“风”“火”“水”“土”的变化情况以及饮食,劳伤等各种不同的致病因素所致病因素所致的不同疾病分别组配了治疗“四塔”病的总方(大方之意),称为“雅补塔都档细”,亦称“雅塔巴聋”。施治时根据各个“塔”病情的需要,在基础方的基础上灵活加减配药,衍生出相应的固定方几十个乃至数百个。每个方剂的药物数量不一,少则三五味,多则数十味。

傣医常用解药——文尚海(百样解)

著名傣医传统经方举例如下:

“雅解”是傣族民间常用的通用解毒药,相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主要功能:解除人体毒素,调节“四塔”“五蕴”功能。用于解除一切有害物质(如化学性、药物性、食物性等)对人体的损害,消除因失治、误治、误食禁忌而致的不良反应,如过度饮酒、抽烟,过食香燥辛辣之物或误食毒物而致的各种病症。经常服用可分解体内微量毒素,解毒养颜而预防各种热性之病,使肌体靓丽健康。

“雅叫哈顿”(五种宝药组成的散剂,译为“五宝药散”)是傣族著名的传统经方之一,相传为古代五位神医传下的五种宝药配制而成。该方药在傣族民间流传甚久,在东南亚一带也享有盛名。年被收载在《中国药典》之中。主要功能:清热解毒、止痛止血,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喉炎、胸腹胀痛、虚劳心悸、月经不调、产后流血、贫血、皮肤疔疮疖肿。

维医药用药特色

维吾尔医学认为,人体以各种饮食为基础,通过肝脏产生胆液质、血液质、黏液质、黑胆质四种体液;体液在生命活动中不断消耗和补充,保持相对平衡状态,则人体生理健康;体液平衡异常,人体就会生病。体液学说既是维吾尔医学的重要理论,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直接依据,如维药中针对各种体液异常疾病的代表性方剂“木尼孜其”(体液成熟剂),突出体现了体液学说在临床中的广泛作用。体液学说是维吾尔医学理论金字塔上的一颗明珠,根据其理论开展的相应临床药物开发,已越来越引起各国医生学者的兴趣。

维医与中医的治病机理有所不同的是:当人体有异常体液时,维药先要把这些异常体液成熟,然后再加以排除,机体才能恢复正气。通滞苏润江胶囊中的秋水仙和西红花起到成熟异常体液的作用,番泻叶、盒果藤和司卡摩尼亚脂起到排除异常体液的作用,诃子肉和巴旦仁起到恢复机体的作用。

维吾尔族医药在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以收入国家级药典的药品就有种,其中药材种,成方制剂87种。

维药的资源非常丰富,至今有记录的药物品种繁多,其中“常用药多种,矿物药80多种,植物药多种,动物药50多种,国产的有多种,新疆产地的有多种,进口药有60多种。

维吾尔药物学说里认为,药物性级之分,即药物属性(气质)的强弱程度、分类等级和应用。

维医认为,药物的性不但分为热、湿、寒、干4大类,而且大多数为混合性,即:干热、湿热、湿寒、干寒。

性属(气质)的强弱程度也有不同,根据药性的强弱,将它分为1,2,3,4四级。1级为性质最弱,4级为性质最强,且4级性属药大多数为具有毒性。

比如:胡豆的性为1级干热-性质最弱的药-用于治疗较轻的疾病-可做为食品食用。巴豆的性为4级干热一-药性最强,而且具有毒性。不但不能食用-用于治病也要慎重内服一定要先去毒精制后。

制剂的性级也是如此,它们的性属大多数也有一定的性级,科学配备,具有一定的专用

计算方法,确定制剂性级后,才能用于相应程度的疾病。

此外,维药里包括有矫正药和代用药。

矫正药,系指某种药对某种器官的疾病具有显著疗效,但对另一种器官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害时,为了消除或矫正这种不良反应同用的药物用药方法。如:洋茴香,虽然对头痛、胃肠疾病很有疗效,但对肠道有害,并引起热性头痛,故为矫正它的这一不良反应,治疗肠道疾病时与小茴香同用,治疗头痛时与各种斯尔坎吉本(醋糖浆)同用。

代用药,指某种药紧缺时,以其他性味、功能和主治相似的药物来代替使用,加以保证或基本保证用药治疗顺利进行的用药方法。如:巴旦杏仁无货时,可由油松子来代替;性为2级干热的荜茇根无货时,可代用功能和主治相似,并且性为2级干热的等量胡椒或性为1级干热的1倍量的红花子代替。(来源:康美中药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hxcf/6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