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只因儿子太出色,父亲费尽心机,阻
彭洋挂号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ys_12560/ 明朝嘉靖年间,在金华府有一位名叫宋武读书人。此人从小就表现出非同常人可比的才华,四岁上就能咏诗,七岁便可出口成章,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成了金华府百年来年纪最小的秀才,十六岁参加乡试一举考中解元,因此宋武的大名在浙江一带读书人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只从宋武一举考中解元之后便踌躇满志,下定决心要在科举大考中大显身手,一举登上龙榜头名,将来入朝为官大展宏图。 这一天,宋武与三五好友外出游玩归来,刚到家门口的时候迎面撞见一位仙风道骨的道士。 那道士看了一眼宋武,连连摇头喃喃自语道:“太奇怪了,此子明明是文曲星下凡之相,应该有神光护体才对,可为何他的头顶却是黑气缠绕,厄运即将缠身,真乃是怪哉……怪哉。” 宋武从小饱读圣贤书,对于鬼神之说从来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可如今眼瞅着科举在即,而刚刚那道士还说什么文曲星下凡、黑气、厄运什么都,听的宋武心里多少有些心神不宁。 他上前一步挡住了道士的去路,施了一礼说道:“道长请留步,刚才下在无意间听见道长说我头顶黑气缠绕,即将厄运连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那名道士听后连连摇头道:“不能说,不能说,天机不可泄露。贫道在这里只能奉劝公子一句,今年的科举大考不去也罢。”宋武听完之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怎么好端端地还不让自己去参加科举了呢? 宋武也不等那名道士拒绝,连忙将道士请进了府内,碰巧撞见了正好要外出的宋父,他看见儿子带回来一位道士觉得很奇怪,于是问道:“武儿,这位道长是何人呀!” 宋武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了父亲。宋有福经商多年,人情世故这方面早已经到了如火纯青地步,他听完儿子的话后,急忙叫来管家,并在耳边低语了几句,不一会就见管家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上还盖着一块红布径直走到了道士面前。宋有福向道士行了一个礼,然后掀开托盘上的红布,只见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放这十锭银子,然后轻声说道:“这是在下为道长准备的一些香火钱,恳请道长收下。至于我儿宋武的事情,还望麻烦道长指点一二。” 那名道士看了一眼盘上银两,捻了捻胸前的胡子说道:“施主,您儿子应该是得罪了某位神灵,所以才会如此。令郎本是文曲星下凡,此次科举本该可以蟾宫折桂登上龙榜,可是他不知道什么地方得罪了神灵,这才导致黑气缠绕,厄运加身。” 这一番话将宋武父子二人说的更加疑惑不解了。尤其是宋武,他甚至有些不满地问道:“在下自幼苦读圣贤书,从来没有做过任何伤天害理之事。何来得罪神灵之说,道长是不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道士听完之后也不生气,反而笑了笑继续说道:“宋公子,你好好回忆一下最近有没有做过什么亵渎神灵的事情呀。”道士一边说,一边掐着指头算了算,继续说道:“宋公子,你好好回想一下,这月初八,可曾干了冲撞神灵的事情?” 宋武歪着脑袋使劲琢磨一会儿,突然一拍大腿似乎想到了什么,笑道:“我想起来了,在下确实干过一件冒犯神灵的事……” 原来初八那天,宋武和一群朋友去郊外游山赋诗,回来时已经喝的酩酊大醉。走到城外的城隍庙时,他突然感到有些尿意,见四下无人就躲在城隍庙外的石柱后面撒了一泡尿。 当时他的那些朋友见他把尿撒在了城隍庙外,还开玩笑说道:“宋武,你小子居然敢在城隍庙前撒尿,万一城隍爷怪罪下来时候有你好受的。”这件事当时也就被当成了一件趣事,大家一笑而过。如果不是今天道士提醒他,他早就忘的一干二净了。 道士听完宋武说的事后,一脸严肃地说道:“宋公子,你怎么敢在庙门前做这等污秽之事。难怪你现在头顶黑气、厄运缠身,这就是城隍爷在怪罪你。原本你是文曲星下凡乃是状元之才,这下好了,你的大好前程全部毁在一泡尿上了。” 宋有福一听儿子闯下如此大祸,急忙询问道士可有破解之法。道士想了想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想要得到城隍爷的原谅,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贵公子马上去给城隍爷赔礼道歉,至于结果如何就看令郎的造化啦!” 宋武听完之后一副不以为然模样,他之所以请道士进府无非就是出于好奇,他想听听道士当时为什么会说出那番话。只是让他没有想到是刚一进家门就撞见了父亲,这才惹出后面的事情。 本来宋武这个人就不信什么鬼神之说,他原本就没有打算要去城隍庙赔罪,而是第二天一早,意气风发地领着书童要进京赶考去。 宋武与书童来到京城之后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由于宋武在这届考子之中的名气太大,不光是金华府的考子们知道宋武的大名,就连其他地方的考子们也都听闻过宋武传奇事迹,这也导致每天前来拜访的学子是络绎不绝。 外加宋武本人也喜欢结交各路朋友,每日忙的是不亦乐乎。其中有一个来自绍兴府的考生名叫尹臻,此人才思敏捷、文采出众,与宋武一样都是这次科举的种子选手,另外二人都是浙江省的考生,所以二人很快就成为了朋友。 从那之后两人每天相聚在一起,讨论诗词歌赋、把酒言欢,今日你请我,明日我请你很是逍遥快活。就在科举开始地前一天,尹臻带着宋武来到一家看上去毫不起眼的小酒馆,说道:“宋兄,你别看这家酒馆不起眼,但是他家的酒那叫一个正宗。” 宋武知道明日就是科举的日子,所以也不敢贪杯,只吃了几杯酒便起身返回了客栈。谁承想,刚回到客栈没多久他的肚子就开始不舒服起来,上吐下泻折腾了整整宿,直到凌晨的时候肚子才略微好受了一些,可经过一宿的折腾宋武现在就连走路都需要书童搀扶着才行。 在书童的搀扶下来宋武到贡院参加科举考试,可此时的他连抓笔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答题了,好不容易坚持到科考结束,结果也不用多说,那一定是名落孙山。不过那个叫尹臻的考子最后却高中了状元。 事后宋武觉着自己这次生病的时间太过于凑巧,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在科考的前一个晚上生病。他猜测一定是尹臻在暗中捣鬼给自己下了药,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除掉自己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可是他却没有办法报官,因为这一切都只是他的猜测,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切都是尹臻所为。无奈之下只能灰头土脸的回到了金华。 回到家中,宋父见儿子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便着急地问道:“武儿,这次去京城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宋武也没有任何隐瞒,就将京城发生的一切告诉了父亲。宋有福叹息道:“要是当初听了那道士的话,去给城隍爷赔个不是。说不定今天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宋武依旧不以为然道:“我那是遇人不淑叫人给暗算了,怨我眼瞎不够小心和城隍爷没有半点关系。” 宋武不甘心决定再苦读三年,三年之后再去京城参加科举。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转眼间三年过去了。眼瞅着科举的日子有快到了,这次宋武决定到了京城之后,闭门谢客,安心等待科举开始。为了以防万一他还准备了银针等验毒之物。尽管如此宋有福还是不放心,决定这次进京让老管家富贵陪同前往,并交代宋武千万不要乱吃他人送到东西,一定要小心。 这一路宋武小心翼翼,深怕再出什么意外。可就在快到京城的时候,富贵居然带错了路,竟然越走越偏,眼看的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可荒郊野岭又没有客栈可以投宿,不过万幸的是他们找到了一间废弃的破庙可以勉强过夜,也不至于风餐露宿。 主仆二人吃过干粮之后,富贵说道:“少爷,夜里我有老仆守着,您就安心地睡觉吧!”说完从怀中拿出一把短刀,走到门口的位置坐了下去。 一夜无话,到了第二天早上,宋武醒来后发现庙里只有自己一人,老管家不知道去了哪里,他连叫了几声:“富贵叔!”,可始终没有人答复。 起先宋武还以为老管家是出去方便去了。可是等了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却迟迟还不见人回来。宋武突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连忙翻看行李却发现里面的盘缠不见了。 “一定是富贵这家伙见钱眼开携款潜逃了。可现在我该怎么办呀,如今全身上下加起来也就不到一两银子,别说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了,就是现在打道回府的路费都成了问题。”宋武心中不停地暗骂富贵不是个东西。 为了能够回家,宋武只好将身上能当的东西全当了。一路忍饥挨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金华,等宋武回到家时已经是破衣烂衫、蓬头垢面,那样子与那沿街乞讨的乞丐并无区别。 宋武一见到父亲后便再也忍不住心里的委屈放声大哭起来,一边痛哭,一边述说着一路回来的不易。就连宋有福也没有想到,一直都忠心耿耿的老管家怎么就会突然间携款私逃了呢? 这一切最后只能归结于是城隍爷在惩罚宋武,宋有福忍不住地叹气道:“哎……每次叫你去城隍庙向城隍老爷赔罪,可是你这孩子就是不听。” 一连两届科举都没能顺利参加,这也让宋武不由不相信那名道士说的话了,看来真的有必要去趟城隍庙赔罪。宋武在家休养了几日,便迫不及待地准备了大量的祭祀用品,前往城隍庙向城隍老爷谢罪。 转眼又是两年过去了,宋武还是决定要参加科举考试,要不然自己这么多年的苦读岂不是白费了吗? 这一年,宋武害怕再出意外,提前了好几个月就到达了京城。之后的日子,他每日就在客栈里面读书备考,也不见外人。每日的饮食都会用银针试过才敢放心食用。就这样宋武事事小心,处处留意的过了好几个月,好不容易熬到在过十几天都开考了,可就在这时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天宋武收到了一封母亲托人送来的家书,信中说:宋武的父亲得了重病,名医不知道看了多少可都不济于事,病情日益严重,恐将命不久矣,望他速速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宋武看完信后整个人都傻了,感觉像被一桶冰水从头浇到脚。现在眼瞅科举马上就要开始了,可是父亲那边病情严重,如果自己因为参加考试而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恐怕自己将会后悔终生,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了放弃考试,立马动身赶回老家。 可是当宋武日夜兼程地赶回家中,却发现父亲竟然健健康康,没有半分生病的样子,于是不解的问道:“父亲,你这不是好端端的吗!为什么母亲给我的信中却说你身患重病、命不久矣,让我速速回家?” 宋有福一把拉住宋武的手,大哭道:“儿啊,我差点就再也见不到你了。前段时间我睡醒后发现半边身子无法动弹,而且还呼吸不畅,有时还会昏迷不醒。你母亲找了很多名医为我诊治,可谁也没有办法,你母亲见我快不行了,才叫人给你捎了那封信。” “那你的病是怎么好的呀。” 宋有福激动地说道:“说来也是奇怪,也就是七八天前,我的病竟然莫名其妙地就好了。你母亲开始还不放心又请来柳大夫帮忙确认,柳大夫把完脉也确认没事后,你母亲这才放心。”见到父亲身体康复,宋武的心里是又高兴又有些难过,心想:今年的科考有被当误了。 宋武回想起这几年的遭遇,心中也不由地感叹道:“一定是城隍爷还不肯原谅我当年所做之事,所以才会在每年科举即将开始的时候故意刁难我。如此来看我今生恐怕与科考无缘了。” 宋武也不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很快便想通了:既然城隍爷惩罚自己不能参加科举,与其痛苦煎熬,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照顾家里的生意,也算是替父母分担一些。”宋武想明白后终于放弃了科考,在家安心照看家里的生意。 八年后,宋有福不幸感染了重病,没过多久便驾鹤西游离开了人世间。 在宋有福的葬礼上,消失了11年的老管家富贵身穿丧服突然出现在葬礼上。话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宋武看见年迈的富贵立马冲了上去,上前一把揪住富贵的衣领,说着就要将他押送官府。 就在这时,宋母连忙跑了过去将宋武拦了下来,喊道:“武儿,千万不得无理,还不快快放开你富贵叔,他可是咱家的救命恩人。”宋武此时双眼通红,愤怒地吼道:“什么救命恩人,如果不是他携款私逃害得我无缘参加科举考试,也不至于到现在我还是一介布衣,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母亲你让开不要拦着孩儿,我今天一定要将他送到官府。” 宋母眼角含泪地看着宋武,柔声说道:“武儿,你误会了富贵叔,他的确是你的救命恩人。”宋武疑惑不解地看着母亲,最后宋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才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宋武之所以屡次进京赶考都没能如愿参加,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的父亲在背后安排的。至于宋有福为什么要费尽心机阻止自己的儿子参加科举,其实这一切都问题都出在奸臣严嵩的身上。 宋有福深知自己儿子才华卓越,想要登上龙榜简直就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可是近些年严嵩大力度培植党羽,如果宋武参加科考必定会考得头筹,到了那个时候一定会成为严嵩的重点拉拢对象。 而且宋武年纪尚轻,难免会有些贪慕虚荣,到时候一定会经受不住诱惑被拉拢过去。可就算他能够拒绝,以严嵩的做事风格他是绝对不会轻易善罢甘休,一定会暗中打压,说不定还会有性命之忧。 宋有福知道正面去劝解一定不会成功,只能另避蹊径像其他办法。于是就找来了自己多年好友假扮道士上演了那处好戏,至于说城隍爷怪罪之说,也是好友刚到金华的时候,碰巧看见了宋武在城隍庙前撒尿,才想出来的说辞。 本来以为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打消宋武参加科考的想法,没想到他居然全然不顾城隍爷惩罚,执意要上京赶考。于是宋有福悄悄找到书童,并给了他一包泻药,命他在考试前夜将这包泻药想办法让宋武吃下。 本以为宋武就此会放弃科考,没想到三年后他要去再次参加。于是宋有福就找来了忠心耿耿的管家富贵帮忙,让他找个机会将宋武的盘缠偷走,然后回老家躲起来,没想到这一躲就是11年。 最后那次科考,宋有福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写信说自己病危,骗儿子回来见自己最后一面。就这样一连三届科举宋武都没能如愿参加,直到最后放弃科举,安心从商。 听完母亲的话后,宋武实在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怎么做,有些气愤地说道:“难道被严丞相重用不好吗?多少人还求之不得呢!” 虽然宋武知道严嵩此人的确有些跋扈,但他是皇帝的心腹,投靠过去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再说“学而优则仕”这不是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的念想嘛! 如今宋武终于知道真相,自己屡次没有能顺利参加科举大考,并不是因为城隍爷怪罪自己,而是自己的父亲在背后暗中设计。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便决定参加下届的科举大考,完成自己入仕的梦想。 就在宋武备考之际,京城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严嵩倒台了,御史林润弹劾严嵩父子十大罪状,严嵩被削官为民,他儿子严世蕃被斩。随后,朝廷开始大力抓捕严嵩的党羽,他们有的掉了脑袋,有的进了监狱,下场十分凄惨,而当年的那个状元尹臻也未能幸免…… 当宋武听到这些消息后,只感觉背后一阵阵发凉。如果没有父亲的高瞻远瞩,自己现在可能已经是刀下鬼,狱中囚了。宋武看向着父亲坟墓的方向,“扑通”一声跪下,“铛铛铛”地磕了三个头。从此宋武弃文从商,一心打理家中的生意,最终成为了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商。 完 小冉想说:人们都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宋有福煞费苦心不让宋武参加科举,直到最后严嵩倒台,宋武才真正的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想想我们自己的父亲是不是也是这样,现在的社会变了,可能我们的父亲想法是错误的,但是他们一定是爱我们的。 有些事,等到很多年以后我们才会发现,当初父亲的话都一一变成了现实,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后悔当初没有听父亲的话。 听人劝,吃饱饭。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你们觉得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ylzy/62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生必读苏东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