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放心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77887.html

芙蕖衣香:

1、出处:《香乘》

2、释名:

芙蕖,即莲花,古代称法。多年生水生植物。

芙蕖衣香:香方中所载其香气宛如刚刚绽放的莲花,使用时再加入麝香、龙脑各少许,不用火烘焙,用新手帕包裹,贴近肌肤,身体出汗后,气息更香。

3、用香:丁香一两、檀香一两、甘松一两、零陵香半两、牡丹皮半两、茴香二分微炒,

4、制法:右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匀,薄纸贴之,用新帕裹,其香如新开莲花,临时更入麝、龙脑少许更佳,不可火焙,汗浥愈香。

香材甄别:

1)丁香,一名丁子香,取自桃金娘科蒲桃属常绿乔木植物丁子香树,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上,与北方庭院中观赏用的木樨科丁香花树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人们把丁子香树未开放的花蕾称为“公丁香”,把成熟的果实称为“母丁香”,公丁香个头小、香气浓郁,而母丁香个头大、香气稍淡,两者在外形上有着显著区别。

而在《香乘》及各香方中,“丁香”一味香药则特指“公丁香”,而“鸡舌香”、“母丁香”则特指“母丁香”,在香方中出现的频率并不大。

在此特别说明的是,关于汉恒帝时“刁存含香”、以及《汉官仪》中“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的典故中,“鸡舌香”唯独在此处是指“公丁香”。

香方中所选用公丁香,以粒大未开、色红棕、油性足、香气浓郁者为佳。

2)甘松:甘松香,别名香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强烈松脂香气。

《本草纲目》记载,甘松香产于川西,由于其味甘,故而得名甘松,《香乘》制香多用其根,以根香气浓烈者为佳。甘松可合诸香。

甘松根茎上附有地上茎残基及多层的枯叶残基,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至黄色。

3)零陵香:又名熏草(《山海经》)、燕草(《南越志》)、香草(《开宝本草》)、铃子香(《梦溪笔谈》)、黄零草(《庚李玉册》)等,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整株植物皆带有特殊的香气。

《山海经》里说,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离骚》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的蕙,亦指零陵香。

在魏晋之前,零陵香名蕙或薰草,零陵香之名始载于《名医别录》,之后多称零陵香或零苓香,《梦溪笔谈》亦指出,“零陵香,本名蕙,古之兰蕙是也,又名薰。

宋时《图经本草》载:“零陵香,今湖、岭诸州皆有之,多生下湿地。叶如麻,两两相对,茎方气如蘼芜,常以七月中旬开花,至香,古所谓熏草也,或云,薰草亦此也”。在中国古代零陵香很早就被当作香料使用了

香方中多用零陵香,均取其叶,以叶细嫩、灰绿色、干燥、香气浓郁者为佳。

4)牡丹皮:为毛茛科观赏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一称丹皮,牡丹皮具特殊香氣,也是传统和香中常用的香药,牡丹皮的气味具有驱虫作用,可和其他药材一起贮存而达防虫效果。

5)茴香:香方中“茴香”特指“小茴香”,为伞形科草本植物小茴香的果实,多年生草本,果实有强烈香气,多用来制做食用香料或药用,入香剂量轻微。

“大茴香”俗称“八角”,在香方中以“舶上茴香”体现,如《香乘》中“梅萼衣香”、“梅蕊香”中均有“舶上茴香”。

香材炮制:

1)丁香,丁香香气浓烈,在入香时,需摘去前方的花蕾圆头,只用其茎,并用小火微炒,以去其辛辣气,入石臼捣碎成末。

有丁香入香的香品在初初制好时丁香的香气比较突出,甚至于遮盖了其他香材的香气,但只在经过正确的窖藏,其香品味道就会变得醇厚和协调,这也是香材必须经过炮制、香品必须经过窖香的目的所在。

2)甘松:甘松入香仅用其根,也是入香基本香材中炮制简单、却最费时间的香材,挑选根茎饱满坚实的甘松,去除枯叶、根须、泥土、以及根上附着的所有杂物,刮去根部表皮,直至露出黄色的内根为止,忌根部中空。

干净的甘松闻起来有明显的甜意和清凉感,若处理不干净,则是明显的土腥味和臭脚丫子味,一旦入香,会影响香品的整体香韵。

甘松、细辛等植物的根茎在研磨时比较费力,可选用研磨碗、药房用船辗子进行冷处理,但凡香材研磨,不建议直接用电动打粉机,虽然直接打粉方便快捷,但热处理会损耗香材的部分香气,于合香一件香品,是得不偿失的制法。

3)零陵香:零陵香需择去枝梗,只用其叶,同样捣碎成末。

也有香方对零陵香有特殊的缺法,例如《脱俗香》,便要求酒浸一宿,慢焙干。一宿指10-12小时。但纵观《香乘》全书,特殊制法较为少见。

4)茴香,茴香亦是一味辛香比较霸道的香材,在合香中甚是抢味,其入香炮制之法在于用淡盐水浸泡3-4小时,减弱其辛味,使其整体香味呈现柔和,捞出后小火微炒至微黄色,入石臼捣碎成末。

此香方配伍及合香:

1)称取研磨好的丁香2g、茴香0.4g、老山檀2g、牡丹皮1g、甘松2g、零陵香1g,依次置入石臼,充分搅拌均匀。

2)取干净的香囊衬里,或无纺布泡茶袋,装入调配好的香粉,再装入漂亮的香囊中,随身携带、置入衣柜均可。

荀令十里香

1、出处:《香乘》

2、释名:

荀彧,字文若,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因其生前担任“尚书令”,所以被人尊称“荀令君”。荀令君到别人家里,坐过的席子好几天都遗留有香味。

有诗云:“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

3、用香:丁香半两、檀香一两、甘松、零陵香一两、生龙脑少许、茴香五分(略炒)、

4、制法:右为末,薄纸贴纱囊盛佩之,其茴香生则不香,过炒则焦气,多则药气太,少则不类花香,逐旋斟添使旖旎。

香材甄别:

1)龙脑香:《香乘》言,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即今属马来群岛中部的加里曼丹岛,龙脑香是龙脑科植物树脂凝结成的晶体,又称片脑,梅花脑,部分文献中亦将龙脑的上品称为“瑞龙脑”。

《续博物志》将龙脑树的干脂称之为香,液态的树脂称之为膏;《本草纲目》亦言,龙脑是树根中固态的树脂、婆律膏是树根下液态的树脂。

《青烟录》记,“龙脑清烈独异,古时中国绝少,唐天宝中交趾贡之,宫中号瑞龙脑,亦珍贵之也。”

龙脑香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香料,其质量、纯度等级依次为梅花脑、速脑、米脑、苍脑等,由于龙脑香气异常浓郁、清凉尖锐,香气挥发很快,用在合香中,有先声夺人的头香,同时也具有令香品香气挥发的发散作用;故而多数香方中但凡用到“龙脑”,均注明“少许”、“一字”的用量。

《香乘》中亦言,“龙脑须别器研磨,不可多用,多则掩夺众香。”

由于上品梅花脑难得,因而在《香乘》所收集的香方中,我们会看到“米脑”、“苍脑”均会出现在香方中。

《青烟录》亦言,“又有米脑、速脑、金脚脑、苍龙脑等称,皆因形色命名不及冰片梅花者也。”

龙脑香目前在市场上品类较多,其中较常见的有白梅片,气味芳香扑鼻,亦有日本进口的天然龙脑、印尼原产地的婆律龙脑、龙脑树提取的天然冰片、及白度极高的合成冰片等,其品质、香韵均有所不同。

但凡合香,均建议选取天然香料。

香材炮制:

1)龙脑:龙脑多用乳钵研磨,但因其有夺香的功效,故而用于研磨龙脑的乳钵器具需与其他乳钵器具区分开来,别器专用,在《香乘》中,会标注“龙脑另研”,则是这个意思。

2)在保存龙脑香时,亦需选用密封性能好的容器,且不能与其他香材混合放置。

此香方配伍及合香:

1)称取研磨好的丁香2.5g、甘松5g、老山檀香5g、零陵香5g,茴香0.05g、少许龙脑;

2)前四类香材依次置入石臼,充分搅拌均匀后置入少许茴香粉,充分搅拌,同时嗅取香品所呈现的芳香,如香方中所言,逐次添加茴香,调至自己喜欢的花香味为止;最后添加微量的龙脑香。

3)取干净的香囊衬里,或无纺布泡茶袋,装入调配好的香粉,再装入漂亮的香囊中,随身携带、置入衣柜均可。

4)此香方与“芙蕖衣香”所用香材大同小异,唯独用量不同,却在香合成后呈现出不同的花香芳泽,这也是传统合香的无穷魅力所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zwxt/5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