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酱醋茶”事关大家的一日三餐。食用油每天都会用到为人体提供必需脂肪酸,但目前市面上使用油脂类非常多,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调和油等,有些小伙伴就比较困扰,到底该怎么选择呢?是不是越贵越好呢?

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哪种更健康?

花生油,是由花生压榨提取,淡黄清亮,气味,清香容易消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油酸占41.7%,亚油酸占35.9%,以及维生素E胆碱磷脂等。

花生油摄入人体后,可以预防皮肤皲裂,老化改善血液胆固醇代谢,防止形成血栓,从而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胆碱,还能改善记忆力,延缓衰老。

玉米油是由玉米中提取而成,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优酸占到33.23%,亚油酸占到50.88%。玉米油当中,含有丰富维生素E以及胡萝卜素等,其中富含的五固醇和磷脂,对于预防三高以及预防并发症,都有辅助治疗效果。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玉米油不耐高温适合快速烹饪,如果烹饪时间久了也可能会产生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烹饪手段。

大豆油,通常我们称之为“大豆色拉油”,色泽较深,有特殊“豆腥味”,是最常用的烹调油之一。

大豆油含有相当于玉米油的不饱和脂肪酸,油酸23.91,%,亚油酸53.88%,亚麻酸6.36%。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D和卵磷脂,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但因其中含有较多亚麻,油酸容易氧化变质,产生豆臭味,保质期最长只有一年,因此摄入豆油的品质一定要选择好,也要注意保质期,大豆谣在高温下不稳定,不适合煎炸等高温烹饪。

菜籽油,由油菜籽压榨而成,呈深黄色,具有较辣的气味,且粘度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一般,比如油酸15.98%,亚油酸11.88%,亚麻酸8.23%。

菜籽油中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磷脂等,具有一定软化血管、延缓衰老的作用,但菜籽油中介酸和介子苷含量较多,导致其营养价值不如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等。

调和油是根据需求有两种以上精练后的油脂(如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玉米油等)按比例调配而成。保质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

分为调和油、经济调和油、风味调和油、煎炸调和油等。可能很多人对调和油存在误解,认为调和油不利于健康,其实多种油混合着吃,更有助于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关于食用油的疑问:

1,要优先选择贵的食用油吗?

购买食用油首先要看油的脂肪酸构成,不要单纯看价格,价格一般与齐来源和制作工艺有关系,压榨油与浸出油只是制作手段的区别,只要价格合适就可以放心选用。并不存在越贵越好的情况。

2,土榨油营养价值更高?

食用油的加工方法分为浸出压榨和土榨法,但土榨油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测,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比如残留致癌的多环芳径和农药,甚至还会有黄曲霉毒素给人体带来危险。因此选购食用油时,一定要选用正规商场中,经过安全检验的食用油,不要贪图小便宜。

3,食用油的等级越高越好?

答案:不一定。

根据国家标准油品的级别,主要反映的是食用油的精程度,精炼程度越高,级别越高,其有害成分的含量可能越低,从这点分析,食用油等级越高越好。

但食用油等级越高,其营养价值并非越高,因为精炼过程中导致很多营养成分流失,比如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E等,还是需要大家合理购买。

强调:这6种油尽早拉黑

棕榈油:

棕榈油是一种由棕榈果压榨得来的油脂烟点比较高,高温加热一般不容易冒烟,用这种油脂炸出的食物颜色好看口感酥脆,但是棕榈油应用广泛,却不利于人体健康摄入过多,会导致身材肥胖,以及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大家还是少碰为妙。

猪油:

如有小臂中老年人群比较熟悉,这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动物,油脂不建议大家吃,主要是因为猪肉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39.2%,应该严格控制这类物质摄入,从实际出发,猪油虽然美味,但是很容易增加患血管病变风险,还是应该控制摄入量。

黄油:

面包以及各种饼干当中,黄油是必不可少的,黄油是从牛奶中,提取出来的脂肪物质,这种脂肪中同样含有较多饱和脂肪物质。如果经常吃,有可能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还有些人吃面包时,必然会涂抹黄油,这样更容易导致热量严重超标。

氢化植物油:

氢化植物油是一种比较高端的油脂,主要是以大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脂作为原料,然后经过氢化技术加工后得到的油脂。这种油脂中含有较多反式脂肪酸摄入人体对心脑血管造成较强伤害,建议大家还是控制摄入量。

椰子油:

椰子油当中含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5%,摄入过多很容易增加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的患病几率,生活中应该严格控制。

反复使用的油脂:

无论什么油脂,经过反复高温烹调之后,很容易导致产生法式脂肪酸物质,还容易由于高温烹调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增加各种癌症的发病概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izhongcaozia.com/hzczzwxt/62295.html